作者:崔雪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7
选择字号: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
探讨热河生物群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联系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王敏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孟庆任、朱日祥合作的论文。该论文总结了早白垩世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恢复了热河生物群及相关陆相生物群的时空分布,探讨了生物群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峰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伸展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强烈地壳拉张以及裂谷盆地形成等。大量研究证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之下俯冲是上述破坏的主导机制。

该研究揭示,热河生物群的产生和发展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存在对应关系。它们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时间上的耦合,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也显著关联。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不断回撤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谷盆地由西向东逐渐迁移。沉积盆地的空间迁移和陆相地层的穿时性发育直接影响到热河生物群等的时空分布格局。

该研究为探索地球深部构造活动如何通过地表地质过程制约陆相生物群的演化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论文相关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107859118

《中国科学报》 (2021-08-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物理学家实现点“铅”成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