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佳 金瑞星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6
选择字号:
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四个面向” 力行科技报国

 

■本报通讯员 杜佳 金瑞星

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4项成果、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喜获嘉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这是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奋力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全体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不懈奋斗,勇攀科技高峰收获的丰硕成果。

坚守报国初心 服务国家战略

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大工矢志不渝的追求。建校初期,老一辈大工人扛起科教兴国的重任,创造了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等新中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大工教授侯毓汾自力更生,研制形成我国活性染料体系,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自主研发数字喷墨打印染料技术,占据国际市场1/5份额;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开创中国计算结构力学,推动我国结构优化研究综合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领衔自主研发仿真软件,解决重要装备研发软件“卡脖子”难题;从大工首倡高性能制造理念,现代制造技术团队历经20多年奋力求索,攻克了一批重大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难题,到2008年、2017年两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实现学校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办学72年来,大工以科技供给服务国家发展建设从未间断。

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东北振兴需求,以“四个服务”为指引,牢固树立“构聚创新源泉,提升创新能力”理念,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面向基础研究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应用研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通过科研机制改革创新,该校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团队、科研平台共同提升的学术生态建设和联动机制,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国家核电、长征五号运载火箭、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天问一号等“大国工程”建设和“国之重器”研发中均作出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工人的担当。

坚持共荣共生 服务地方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表示:“大学的孕育和发展根植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共生共融不可分割的关系,扎根辽宁、服务辽宁及东北地区,始终是大工人不变的坚守。”从建设被誉为“争气港”的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大连油港,到设计创造多项桥梁之最的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大工不断为辽宁工程建设贡献力量;从建立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扛起东北产学研工作的旗帜,到建设国家级的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服务辽宁制造强省,大工不断以创新驱动助推辽宁振兴;从建立大连开发区校区,到高标准建设盘锦校区,大工不断以教育供给服务东北振兴战略布局。

早在2000年,学校就分别成立了大工(辽宁、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打破了区域政府、企业与高校三者间单一互动链条,实现了高校创新资源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有效辐射。目前,校企合作委员会已成为辽宁省内规模最大的政校企科技合作平台,拥有成员企业121家,推进与辽宁企业实施合作项目5000余项,科研经费超20亿元。

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建设辽宁省实验室、牵头建设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建设包括辽宁省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近50%的研究成果在辽宁转化,部分原创性科技成果突破了我国重大装备产品创新研制中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推进医工结合 服务人民健康

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大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学攻关。该校化工学院教授樊江莉带领团队,依托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14年努力,发明了对癌细胞标志酶等多系列荧光识别染料。基于该研究成果优化的全新“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国内700多家三级医院及24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并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降低了医疗设备成本,提高了诊断质量,有力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被垄断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与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医疗单位深度融合。2020年,与辽宁省肿瘤医院共建医工交叉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了“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肿瘤医院医工交叉联合基金”,已立项支持69项,涵盖学校21个学院、医院44个科室。当前双方多项合作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14岁骨肿瘤患者移植自体骨手术成功”填补国际空白。2021年4月,大工与辽宁省肿瘤医院合作建设的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进一步开启医工结合新篇章。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表示:“面向未来,大工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加强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学科引领支撑作用,努力办好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科技强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21-11-16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