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王一凡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28
选择字号:
扬州大学等
基因技术让淀粉类作物好吃又健康

 

本报讯(记者李晨 通讯员王一凡)近日,国际期刊《植物科学趋势》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巧泉和国际水稻研究所Nese Sreenivasulu完成的一篇评述文章。

他们提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精确调控淀粉类作物中蜡质基因(Waxy, Wx)表达和直链淀粉含量,可以培育优质、健康、安全的新型谷物。

在富含淀粉的作物中,蜡质基因(Waxy,Wx)是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主效基因,也是作物品质改良中被广泛关注的重要基因。

刘巧泉团队认为,在Wx等位基因上使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有助于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编辑Wx基因,不仅有利于克服传统回交育种的遗传累赘,还可以为创建直链淀粉含量精确调控的新的Wx等位基因提供方法,也为解决现有Wx自然等位基因的缺陷提供了方案。”刘巧泉介绍说。

他们提出,Wx基因上其它能影响酶活性、蛋白质稳定性、底物结合能力及磷酸化等的相关位点可作为基因编辑的新靶点。

基于Wx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在不同淀粉类作物中或不同Wx等位基因背景下采取相同的策略,可以创造更多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新型作物品种、新型Wx等位基因。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tplants.2020.07.009

《中国科学报》 (2020-08-2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