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10
选择字号:
养殖业“禁抗”后首临“大考”

 

本报记者 张双虎

近日,养殖业将迎来“史上最严抽检”,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制定的《2020年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要求承检单位分别于7月15日和11月15日前完成检测并上报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禁抗令”后养殖业首临“大考”,结果如何值得期待。

“‘禁抗’的成败取决于养殖端最终能否实现这一重大转折。”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对《中国科学报》说,“饲料‘禁抗’的效果最终要通过食品检验,看食品端抗生素残留与禁用前相比是否发生了本质改变。看饲料‘禁抗’后,畜禽养殖场是否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及良好运转,真正生产出无抗产品。”

“禁抗令”实施后,饲料行业应声涨价。此后,鸡苗、肉鸡、鸭、鹅等也开启了涨价的“闸门”。业内专家认为,此轮涨价主要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疫情后需求变化和产能恢复等因素有关,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饲料企业准备不足,但和其关系并不大。

“‘禁抗令’实施的难点不在饲料端,在养殖端。”何新天说。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出饲料“禁抗”公告,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就开始布局无抗饲料生产。实际上,近年来养殖业和饲料行业都加快了“减抗、替抗”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已经进行了较多探索,也研发出众多“替抗”产品,如中草药、酶制剂、益生菌等,“可以确保养殖生产持续稳定”。

“‘替抗’技术并不是问题,比如我们发现的几种功能性氨基酸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经大量的试验筛选,这些替代品具有高效性,来源充足,可以充分满足养殖业需要。”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侯永清告诉《中国科学报》,“而且综合养殖成本有所降低,使用起来也不复杂。”

专家认为,“禁抗令”全面实施,养殖企业需要具备一套新的养殖技术规范。首先,要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生产过程中,需加大对疾病的防控,及时通风、消毒,避免病毒及细菌的滋生。其次,要改善饲料生产、运输、储藏环境,调整日粮结构,提高饲料消化率。此外,“无抗”不是绝对不使用抗生素,在实际生产中,治疗性使用抗生素还是需要的。关键是要严格监管、科学用药。

“这要求养殖企业使用正规兽药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严格按照规范用药,建立健全用药起始日期、预计停药日期等用药档案。”何新天说,禁抗行动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互相配合和支持。

“饲料‘禁抗’将倒逼养殖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何新天说。

《中国科学报》 (2020-07-1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