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6
选择字号:
“双一流”对口支援 新建应用型本专院校
西部地区高教布局加速推进

 

本报讯 (记者陈彬)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中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以2017年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例,在140所入选高校中,西部地区高校仅有28所,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为破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等难题,早在2001年,教育部便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又推出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院校等一系列专门项目。

2009年11月,教育部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强调将“四个显著提升”作为对口支援的主要任务,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

对此,《意见》指出,要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西部职业院校计划;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

在新建本专科院校方面,《意见》特别强调了新建院校的“应用型”定位。有专家就此表示,这是由于此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西部地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结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如果将资源一味地投入到建设科研型大学,难以保证大部分毕业生能留在当地就业并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也曾表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形态存在明显不同,“如果说东部地区是以创新型经济产业为主导的话,西部地区则还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其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求并没有应用型高校的需求强烈”。

对于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具体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郑刚表示,高校在选择援助项目时,应做好前期论证、规划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脱离实际的铺张浪费;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组建监督组,对援助项目进行检查、考评,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这样做既可防止支援方忽略实际,上马一些形象和政绩工程,也可以通过动态考核对援助项目进行科学管理,逐步提高对口支援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科学报》 (2020-05-26 第6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