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6
选择字号:
“小柯”秀

 

《细胞》

新型线粒体自噬探针助力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日本理化研究所Atsushi Miyawaki、武田制药有限公司Yoshiyuki Tsujihata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新型线粒体自噬探针,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基于大规模图像的高通量筛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其可诱导受损线粒体的选择性线粒体自噬。在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能让神经元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自噬,从而促进其在病变内的存活。这些结果表明,线粒体—SRAI是定量研究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

据了解,线粒体功能异常在许多人类疾病中积累。因此,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这些线粒体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常规线粒体自噬探针的操作原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其结果的特异性和定量性存在争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 10.1016/j.cell.2020.04.025

《自然》

IgE唾液酸化影响过敏反应

美国哈佛医学院Robert M. Anthony研究组最近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的唾液酸化是过敏性致病性的决定因素。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研究人员对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和没有过敏症的非特应性个体的总IgE糖基化模式进行了无偏鉴定。他们的分析显示,与非特应性个体相比,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的总IgE中唾液酸含量增加。

这些结果确定了IgE糖基化,特别是唾液酸化,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调节剂。

据了解,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患有过敏症。接触过敏原会使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E抗体交联,从而触发炎症介质(包括组胺)的释放。尽管过敏绝对需要IgE,但尚不清楚为什么总的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浓度与过敏性疾病没有可复制的相关性。众所周知,IgG的糖基化决定了其效应功能,并具有疾病特异性模式。但是,IgE聚糖是否在疾病状态上有所不同或影响生物学活性是完全未知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11-z

更多内容详见科学网小柯机器人频道:http://paper.sciencenet.cn/AInews/

《中国科学报》 (2020-05-26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