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2-14
选择字号:
复工还是不复工?专家提醒莫陷入死循环

 

■本报记者 韩天琪

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6%,防护服企业复工率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94.6%。

但在这些行业令人鼓舞的复工数字背后,也有中小企业逼近生存红线、深圳南山科技园2月10日复工率仅2%、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26.3%的媒体报道。

“复工,还是不复工”破题之解何在?《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

《中国科学报》:您有没有关注目前全国各地的复工状况?

燕继荣:目前的复工集中在最紧缺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的生产企业和生活必需品相关生产企业。

紧缺物资和生活必需物资行业复工属于政府动员的紧急复工,但对维持全社会整体运转来说还远远不够。

目前我们动用了大量库存应对困难,但如果不尽快全面复工复产,也许会出现物资紧张的局面。

疫情越严重的地区复工率越低,但这些地区对各项生产、生活、防疫物资的需求越大。

很多地方管理者之所以在复工问题上慎之又慎,还是因为相比社会运转,疫情是更大风险,所以会产生“只要还能忍就忍着”的决策心理。

《中国科学报》:有的药企向本报反映企业酒精、消毒液库存不少,但都在大型储罐里,用于分装销售的容器供应严重不足。这是不是说明很多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的产业链条仍存在脱节风险?

燕继荣:目前来看,某些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产业链的运转和维持主要依赖于1~2个月的库存。但接下来如果不加快全产业链条的复工复产,正常生产恐怕很快就要受到影响。

吕本富:一般来说,企业的最短安全库存在三周左右,如果三周没有相关供应就无法进行生产。对整个产业链来说,如果生产链条的一个环节没有复工,生产就要面临“要么断左要么断右”的情况,最终的产品还是生产不出来。

《中国科学报》:受疫情所制不能尽快复工会带来哪些影响?

燕继荣:“不复工就挨饿”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复工对他们的影响最严重。

吕本富:我认为至少三个方面受到了重创,分别是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和餐饮业)、物流行业和制造业。后两者的影响因素是交通管制和人力资源匮乏。受此三因素的叠加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相当大的困境。

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在不开工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大概能维持三个月左右。如果不及时复工复产,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倒闭局面。这种情况下,全面复工确实有必要。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复工率至少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维持抗疫和民生的基本需要?

吕本富:全国的整体复工率至少要达到70%才能维持抗疫和民生的基本需要。

《中国科学报》:调查表明,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制造企业复工前签署疫情安全承诺书,使得一些企业很为难,您如何看待这个政策?

燕继荣:对复工复产来说,安全保障和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政府应分门别类做好安全评估、安全保障和监督工作,出台详细的复工复产方案,涉及安全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标准等。

这是政府的主体责任,应由政府协调,消除企业顾虑,使企业全身心投入到复工复产当中。政府在安保物资的提供上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困难,但这个协调者的角色只能是政府扮演,要对资源进行最恰当的调度。若推给企业,企业没有安全措施,只能推迟复工,这会陷入死循环。

若政府按区域统计各生产单位口罩需求、复工人员数量、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并作出协调部署,我认为大体上能够做到平衡。

《中国科学报》:如何在防疫和生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哪些措施和政策可以采取,来帮助国家更好地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燕继荣:很难人为地“设计”一种平衡。防疫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总体平衡是每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生产企业来做选择。微观的选择困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在从事生产会不会让我面临更大的疫情风险?二是我的复工、生产和经营有无困难?政府能不能为我的困难提供帮助?

对于政策制定部门和管理部门来说,需要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做好安全评估与安全保障,想办法控制人员聚集的风险;二是出台税收、金融政策方面的激励措施,如按比例减税降费,提供贷款融资优惠及便利,为生产部门和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减轻它们的负担。

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个体和生产经营单位会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就会往前走。

在疫情暴发初期,我们采取了按地域封锁和隔离的方法,这对快速切断传染途径非常有效。但经过近20天的疫情控制,要想有序复工复产,还是要把“人”这个最大的生产资源解放出来,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现在要将人分成“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正常人”四类来实行不同方式的隔离,即“患者治病、疑似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观察、正常人动起来”。

吕本富:在全面收治的前提下,正常健康人流动起来没有问题。收治工作的两个原则是源头收治和精准收治。前者针对疫区感染者,后者针对扩散到全国各地的感染者和二代三代感染者。

当前,我们之所以困惑于防疫和生产之间的平衡,关键原因还在于精准收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思路才会导致防疫和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在本质上对我们的大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我们的大数据治理能力能够跟上,能精准识别出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通过精准收治,我认为复工没有问题。

复工率要达70%以上,尤其小企业的现金流基本上只能维持三个月左右,因此,要在2月底到3月初帮助小企业快速复工。国家可考虑在适当时候发行“疫情债券”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科学报》 (2020-02-1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