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13
选择字号:
如何用“金融水”灌溉“硬科技树”

北京硬科技二期基金启动

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是硬科技的基本特征,希望越来越多的资本力量加入硬科技领域,推动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

■本报记者 沈春蕾

“从发展趋势来看,没有科技含量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11月10日,在2020硬科技生态战略发展大会暨硬科技金融实验室成立仪式上,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掌舵人、中科院创投董事长吴乐斌谈到自己对硬科技的理解时表示,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是硬科技的基本特征,希望越来越多的资本力量加入硬科技领域,推动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

一年前,在2019硬科技生态战略发布会上,北京硬科技一期基金启动,受到硬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广泛关注。今年大会不仅宣布启动北京硬科技二期基金,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的代表。会上,他们探讨了同一个话题——资本该如何助力硬科技发展?

让三种人和四种钱发力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仍然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对此吴乐斌说道:“现在我们谈及科技成果,往往只注重实验室供给端,而没有注意到需求端,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成熟的市场机制。”

他认为当前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先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市场定位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原理和方法是否具有科学的继承性和相容性;三是科技成果是否有一套可以定量重复的参数;四是成果能否获得市场准入。“如果科技成果不能回答这四个问题,那么就不是面向产业的成果,不可能顺利转化。”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硬科技生态”。结合这一主题,吴乐斌再次强调他提出的“科技生态体系就是打造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的体系”。他解释道:“在这个体系里,我们把三种人和四种钱放在一起。三种人分别指科技人、企业经营人、投资者或者银行家,四种钱分别指科研经费、企业资本、保险和贷款。让三种人和四种钱发力,才能更好地帮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业。”

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郭书贵曾就职于政府部门,也是最早的创业者之一,他对吴乐斌提到的“四种钱”颇有感触:“创业者不容易,除了银行和投资人的钱,创业者还应该好好利用财政资助和创新的融资产品服务。”

郭书贵举例说,一家新材料企业的注册资金是3000万元,该企业在注册成立一年半后,通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获得各项财政资金支持多达3500万元。

构建硬科技创新生态

谈及生态,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董事长刘克峰表示,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应该是我国在创新方面最具活力、要素最丰富的,这也是中关村成为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的原因。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是知识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交流中心。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刘建民介绍道,近年来,海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区域经济结构凸显高精尖,硬科技发展生态持续升级——目前入驻海淀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一万家,其中大部分是硬科技企业。

如今的硬科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创新领域越来越细分,在北京涌现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比如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不但打通了横向科技创新资源,还汇聚了在原先细分专业领域中的科研力量。

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硬科技创新生态?刘克峰总结说,一要继承创新内容,二要协同产业链,三要融通各类创新资本。

他解释道:“虽然硬科技提供了高精尖的技术,但技术还需要有应用场景,这些场景离不开产业的支持。特别是解决产业共性的卡脖子难题,也是硬科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硬科技的发展壮大不在一朝一夕,可能需要坐多年“冷板凳”才能攻克难关,尤其是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还要迈过“死亡之谷”。 刘克峰说:“在硬科技的成长和价值实现过程中,资本方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陪伴硬科技创业者一路走下去。”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2018年11月1日,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的专注硬科技创投孵化的平台中科创星,与北京实创科技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打造中科院硬科技加速创新基地,探索园区、产业、服务、资本等平台合作共赢新机制,营造硬科技创新生态。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智介绍,一年前,双方共同设立了北京首只硬科技基金,总规模8.7亿元,就瞄准具有增长潜力和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型的科技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北京硬科技基金已经投资56个项目。此次大会刚刚启动的北京硬科技二期基金,总规模达到15亿元。

“最忌哪个热闹投哪个”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希望借硬科技金融实验室宣告成立,联合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用“金融水”来灌溉“硬科技树”,帮助硬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硬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科创星另一位创始合伙人李浩表示,硬科技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前期是打基础和高投入阶段,后面才是指数级增长的阶段。

金融资本如何识别好的硬科技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平对此回答道:“我们对高校和院所成果的判断有一套标准,首先技术的确是可持续性研发的高精尖技术,其次技术能够解决社会某一需求。在技术产业化前期,我们会从样品阶段开始进入,将样品转化为产品,再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

关于金融资本应该如何衔接,朱平进一步说道:“原始创新是成果转化的第一阶段,多为国家投入;把专利变成可复制的产品、产品到商品是成果转化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这两个阶段投资机构都可以参与其中。”

“投资最忌讳哪个热闹投哪个,因为热闹往往是短暂的,两三年后原先热闹的项目可能就会失去成长性,再找投资就会变得困难。”朱平总结说。

对此,郭书贵认为:“任何单一的技术不太可能支撑某一个产品,更不太可能支撑某一个行业。硬科技的发展也面临集成问题,需要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扩散,贯通产业的上下游。”

现在的投资机构往往有自己关注的领域。至于哪些领域值得关注,郭书贵认为有四个原则,一是与国家政策导向相匹配,二是与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三是与机构本身的专业能力相匹配,四是与出资人关心的领域相匹配。

《中国科学报》 (2020-11-13 第3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