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超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5
选择字号:
为何教学与科研关系总是争论不休

 

吴超

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科研是否促进教学?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教学与科研的主体和客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个体对教学与科研评价标准的认同度也各不相同,因而不可能得到统一或基本统一的结论。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管理层面的分歧,也有个人层面的分歧,还有个人与管理层面的分歧等。笔者针对教师们自己在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时的问题,举几种典型的情况加以说明。

要看两者是否真的脱节。如果教师的科研方向与所讲的课程内容接近,教师即使花很多时间在科研上,对教学工作也同样有益。由于教师具有所授课程内容的丰富科研和实践经验,一旦进入课堂,他们的科研思维和经验自然会结合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高层次本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他们讲课技巧差点也没有大问题,这种情况科研对教学肯定是促进的。

但是,有部分做科研的教师,特别是做技术服务的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导致被安排讲授的课程与他们所从事的科研基本不相关,有的甚至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并不太懂,只会对着PPT照本宣科,而且经常因为科研需要调课,对学生和教学应付了事,这种科研肯定对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

要看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不得不承认,高校教师们的综合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学与科研能力都比较有限,而且口才欠佳、知识面不宽的老师,他们可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讲好课。如果还要花精力去搞一些与教学不沾边的科研,那对教学一定是有负面影响的。

当然,高校里也有少数教师综合能力特别优异,科研做得很棒,教学同样做得很出色。对于这类优秀人才,科研与教学已经能够融为一体,根本没有必要去讨论什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要看教师内心的权衡。现今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各种工作压力和任务是巨大而繁多的,凡事都有得有失。科研的事做多了,教学的事可能就会减少。为了教学,有时还需要放弃一些争取科研项目的机会。如果对教学工作不认同或是不喜欢教学,教师肯定不太愿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教学,相对来说,当下多做科研还是比较有利于自己成功的。因此,教师如何处理在教学与科研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平衡关系,显然与他们的师德、良知或观念等密切相关。

要看教育对象的层次。对于研究生教育,毫无疑问,是一定要有科研做支持的。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的支持则相对没有那么重要,教师更需要的是实践经验。对于本科教育,其实学生也是可以分层次的。总的来说,教学还是需要有与之相近内容的科研做支持,只是对于更高层次的本科教育,科研支持更显重要。

要看教师的年龄和经历。青年老师和老教师是不一样的。青年老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和技巧,如果刚出道,对讲授的课程也不是很熟,甚至是新课,为了搞好教学,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备课和授课之上,否则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口才很棒且综合能力很强的青年老师,他们一入高校就能像老教师一样胜任教学工作。

而对于一门课讲过多次的老教师,特别是他们的科研方向与讲授课程一致,教师即使少花时间备课,教学质量也一定不错。

要知道教学本身也包含科研。人才培养或教学,同样有很多未知规律或方法原理需要探索,有很多过程和场景等需要优化,这也同样是科研,而这些科研往往不被高校的科研系统所承认,这是不公正的。不过,笔者坚决反对搞“教学科研化”,教学科研与自然科学探索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和大众教育,本来教学就是类似日常三餐的事,人为地弄出一大堆教改项目,导致教学折腾不止,这是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

要知道有教学成果不等于有教学效果。局外人一般都认为,有教学成果的教师教学水平都比较高。其实不然,现今有很多取得多项教学成果的教师,他们并没有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上,其中不少是戴着教师帽子的管理干部,真正让他们到课堂上讲课,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因为现在不少教学成果与实际教学工作毫不相干,甚至有些教学成果是靠折腾教学而来的。

要看总体学生水平提升的效果。高校的本科教育评价应该是指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不是指培养个别优秀学生而言的。有些做科研的教师,他们更会物色一些优秀学生参与其科研工作并加以专门培养,有的学生的确做得很出色。如果相关教师拿这些学生来证明其科研促进教学及教学质量有多高,其实是不合理的。对于本科教育,能够使学生整体水平提升,教学水平才是真的高。

要看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实际。近十多年来,在急功近利潮流的影响下,很多高校过高地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校本来就是做普通大众教育,但总觉得自己是在做精英教育,或是想转变成为精英教育,因此许多教改项目和成果基于这种追求而“折腾”出来。其实,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和教师还是普普通通的人。如果用培养精英人才的方法来培养大众学生,这便是拔苗助长。更何况我们的高校哪有那么多能培养精英的教师啊?!

在高校中,会做大科研、搞大项目、拿大奖的人远少于会做一般教学的人,这些科研人才自然会受到高校的额外重视。何况管理部门的评估指标是倾向于科研的,他们即使教学做得差一点,也能得到管理部门的原谅。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如果太在乎周围同事做出了自己缺少的业绩,那将永远没有自信和开心的时候。作为高校教师,能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研究方向或兴趣,有自己理想的学术家园,有自己喜欢开设和讲授的课程,有自己认可和自信的业绩,那才是支撑自己不停奋斗的动力,以及值得努力追求的目标。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中国科学报》 (2019-08-05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