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云岗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1
选择字号:
驳“发展开源芯片弊大于利”论

包云岗

 

开源正是降低技术成本的有效手段,可降低行业门槛,从而繁荣产业。今天的互联网产业得益于开源软件降低开发门槛,才形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局面。

包云岗

最近听到一些“发展开源芯片弊大于利”的声音,这样的观点甚至影响到开源软件的推行。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反驳一下。

开源为什么能得到繁荣,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鼓吹”就繁荣了,而是因为它背后有市场规律在驱动,有经济学原理在支持。对此我们也做了些关于开源的经济学分析,至少有两个经济学理论支持。

支持开源的两个经济学理论

第一个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理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的贡献是发现虽然社会分工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基于这个发现得到以下推论,若两种技术收益相近,那么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交易成本更低的技术。

开源就是在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一旦存在高质量的开源技术,必然会得到企业的关注和应用。人们经常责怪中国企业都是“拿来主义”,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开源市场也存在竞争,不投入参与竞争,怎么可能占领市场?看看Google这样的美国公司对开源的投入力度,相信它们早就明白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最近GitHub托管网站引起大家对开源项目潜在风险的大讨论,我们也做了很认真的梳理,得出结论是开源代码等价于自由言论,受美国宪法保护,可自由传播与获取。开源最大的风险源于托管平台,但这是可以规避的。不能因为存在一点风险而因噎废食、把开源市场拱手让人,而应该主动投入参与开源市场竞争,以占据和主导开源市场。

第二个支撑的经济学理论是杰文斯效应(Jevons Effect)。技术成本降低,将提升技术的普及度,从而扩大市场规模。这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大约200多年前的发现。那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蒸汽机的效率,每台蒸汽机的用煤量减少。于是煤矿主担心煤产量会下降。但事实是煤需求大幅增加,因为蒸汽机使用成本降低了,有了很大的需求。

当年英特尔处理器在是否要支持虚拟化上也有过类似的争论——每台服务器上可以支持更多虚拟机,那会不会导致服务器芯片销量下降?但事实证明虚拟机降低了用户的成本,扩大了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需求,英特尔的服务器芯片销量反而增长得更快了。

开源正是降低技术成本的有效手段,可降低行业门槛,从而繁荣产业。今天的互联网产业得益于开源软件降低开发门槛,才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反观芯片设计,做中档芯片,仅IP、EDA、人力投入几千万元很正常。为什么不能试试开源芯片的思路?虽然这条路有很多挑战、困难重重,但不去试又怎么会知道它能不能成功?

美国正积极投入开源芯片和敏捷开发

相比于国内对“开源芯片对中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存在争议,美国各界则对开源芯片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

笔者最近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远景研讨会(SIGARCH Visioning Workshop),主题正是“面向下一代计算的敏捷开放硬件”。这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人参会,11位报告人中也是“大牛”云集,包括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数位美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MIT、Berkeley、Stanford、UCSD、Google、Nvidia、DARPA等顶尖大学、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专家。

而我成了这场研讨会上唯一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报告人,多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听完一天的报告,最大的感触是美国从学术界、企业界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这样的政府机构都积极投入到开源芯片与敏捷开发方向的研究中了。他们认为这个方向将会降低芯片设计门槛、吸引资本、吸引人才,甚至催生未来芯片领域新一轮创新热潮。

我们一直在国内呼吁构建开源芯片生态,但国内大多数人的理解还有些片面,很多人认为“开源芯片=RISC-V”(RISC-V系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但RISC-V与ARM架构不同,它并不掌握在某一家公司手中),并未意识到整个开源芯片生态的价值与意义。

事实上开源芯片生态包含了以RISC-V为代表的开源处理器核、开源外围IP(uncore)、开源EDA工具链、硬件开发新语言、敏捷开发工具、端到端形式化验证等。对相关内容有所认识,有助于开源芯片和敏捷开发。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9-07-11 第7版 信息技术)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