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3
选择字号:
民族传统体育走入大学课堂

 

■本报记者 袁一雪

伴随着盛夏的到来,2019年高考的热度逐渐消散,而当酷暑退去时,又一批新生将要进入大学,开启另一段学生生涯。

大学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甚至连体育课也不再只有跑步、投掷等田径项目,还加入了射箭、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今年9月,西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学子们将迎来“中华陀螺”民族体育课。课程首创者、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陈宝强已于6月15日在该校举办了首届《中华陀螺》体育课程培训,对来自全国十多所大学的体育老师进行陀螺课程的系统培训。

小陀螺有大含义

一根长鞭与一颗陀螺就能组成一项由个人完成的体育运动,虽然陀螺这项运动在民间颇有运动基础,但在高校成为一门课程却是首次。

为什么要将陀螺引入高校?这与陈宝强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作为早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的中华武术学博士,陈宝强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擅长拳法、鞭杆等,一直希望能教给家人用于强身健体,没想到老家的父亲和身边的幼子都不以为然,而是自己玩起了陀螺。这让他开始认真审视陀螺项目。此时,另一个契机的出现,让他对陀螺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2017年,中国鞭陀联合会会长刘建周邀请我前去贵州六盘水观摩鞭陀比赛。这场比赛虽然只是陀螺的单项运动,却设立了35个小项,有四千余位选手参赛。”这让陈宝强颇为吃惊,更让他看到了陀螺在群众中的深厚基础。陈宝强同时意识到,高校教的项目在民间推广有限,而民间喜爱的项目高校不教,供需之间差异很大。为什么不能把群众基础极强的陀螺运动引入高校呢?

于是,陈宝强开始认真考察各地民间陀螺活动。他发现,目前民间流行的大部分陀螺都是表演项目、单人项目,而且噪音较大,在高校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全面、充分锻炼的体育课要求。而一些具有对抗性的陀螺竞赛虽然趣味性较强,但“这种比赛办法导致陀螺的耗损率较高,有一定危险性,并不适合高校”。陈宝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科学报》。

而且,抽打陀螺时需要使用较长的鞭子,这一点决定了陀螺活动需要更为宽阔的场地。但只为一项运动另建场地显然并不划算。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陈宝强选定了羽毛球和篮球场地。“因为这两类场地在高校中最为普遍,而且陀螺还可以套用两个项目的规则。”陈宝强说。在标准的羽毛球场地中,其横向被中线平分为左右两个半区;纵向被分为前场、中场、后场,并在中间悬挂球网。“在羽毛球场地抽陀螺,我们选择两个人同时上场,占据左右两个半区。第一个抽打陀螺的人为发‘球’者,需要站在羽毛球的发球线处完成。当陀螺被抽打到对方半区后,再由对方将陀螺抽回。”陈宝强介绍说,如果有一方将陀螺抽出边界或者没有过区都视为失败,由对方得分。

而在篮球场上,陀螺运动则由两人对抗,变成了多人对抗项目。在这个场地实行的陀螺规则与篮球规则大同小异。当然,最大的不同,是得分者不需要将陀螺投入篮球框中,只需要将其抽打进入篮球架下面的区域即可。

除此之外,陈宝强老师还设计了多种基础玩法,锻炼打陀螺的稳定性、准确性、力量性、耐力性和灵活性,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掘陀螺项目的体育价值。

为了保证安全,陈宝强对陀螺与鞭子进行了改良。纵观陀螺的发展,从传统木质陀螺,到如今出现了金属陀螺或者高分子材料制作的陀螺。而此次被引入课堂的陀螺就是金属材料的,重达500克到1000克。不仅如此,陀螺身上安装七彩灯,旋转起来可发出彩光。同时,改进的鞭子长度为80厘米,使用的新材料则大大降低了鞭子的噪音。“我们已经将噪音控制在45分贝左右,不会影响其他人上课。”陈宝强介绍说。

确定了规则与材料,陈宝强在中国鞭陀联合会支持下,找到了厂家开始批量制作,于是也就有了文章开头在西南大学对其他十余所高校教师进行中华陀螺培训的一幕。

传统体育课程备受欢迎

这并不是陈宝强第一次将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早在2013年,他就率先将中国传统弓箭引入课堂,创建《中华射艺》课,成为西南大学大二学子的选修课之一。但与现代射箭不同,陈宝强的课程更强调“射艺”二字,突出其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所以这门课在选修课单上的正式名称为“中华射艺”。“射艺并不单纯指射箭,还包括投壶、射弩、射暗器、投标枪、掷石子等以距离、准确为特征的项目。”陈宝强表示。

虽然射艺现在已经从西南大学辐射到全国100余所高校,成为高校内备受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在创立之初却遇到过不少困难。第一个就是器具。

2011年,陈宝强决定开设射艺项目时,却发现国内因为传统弓的需求量小,导致传统弓的产量少、技艺复杂,且成本高,动辄上千元,而如此之高的成本大大制约了这项运动的开展。后来,经过国内弓箭生产商的努力,革新材料与制作工艺,将成本控制在一张弓两三百元左右。“传统弓与现代弓相比,没有任何辅助瞄准设施,这增加了射准的难度,也因此更具挑战性。另外我们坚持‘比赛必须使用竹箭或者木箭’的传承原则,有效保护了传统弓箭制作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陈宝强说。

每次上课时,除了常规热身,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与射相关的练习,以丰富课堂内容。“射艺的选修课是一学年的时间。一般在上半学期,我们会将靶子定位在10米,让学生练习手感,而到下半学期,这个距离则增加到20米。这个射程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射箭技法。”陈宝强表示。

现在,射艺项目已经成为西南大学的“秒杀”课程,每年都因选课人数太多而超额。好在西南大学有着全国最早、面积最大的射艺场,同学们可以通过射艺课、射艺协会、射艺队三种方式,参加不同水平的射艺活动。同时,因为射艺课程建设的长足进展,“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射艺分会”也即将成立,并举办了多届“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大大推动了学校弓箭活动。

不仅射艺受到高校学子的欢迎,武术等传统项目也受到学生的追捧,例如在扬州大学开设的武术课。“习武之人要有‘三德’,手德、口德和公德。”扬州大学体育工作部教师的聂军在他的武术课上经常这样说。在聂军看来,学习武术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弘扬“尚武崇德”的中华武术精神。聂军介绍,目前,该课程在大一学年开设两学期,40人一个班,教授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技术实操两方面。理论知识包括武术的起源、武术发展概况、基本术语等,技术实操包括基本功、太极拳、长拳等。

在高校埋下中华传统体育的种子

除了武术、射艺、陀螺,还有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悄然生根。福州大学就依托校内的水域资源开设了龙舟课。福州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汪焱与教师吴杰忠老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土生土长的体育元素不能浪费,甚至要深入挖掘,“龙舟项目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齐心合力争第一的寓意更符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与国内外接轨,福州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涵盖了国际龙舟与国内龙舟两种。吴杰忠介绍说,由工厂大批量生产的使用现代材料的被称为“现代龙”,而使用木质材料制作的传统造型的龙舟则被称为“传统龙”。“现代龙一般是12人或者22人参赛,而福州的传统龙舟则要坐满36人,其中包括敲锣打鼓与掌舵者。”汪焱介绍说,现在校内将龙舟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种。教练会先从选修课中挑选能力较强者进入校队进行专门训练。

在南京理工大学,有一支由学生组成的“金牌”舞龙队,其教师指导葛国政是江苏仅有的两名国际级裁判之一。虽然舞龙队的学生年年新旧更替,但是这支队伍所获得荣誉并没有因为队员的流动而流失:国际龙狮精英赛、全国体育大会、全国龙狮锦标赛……这支队伍用金牌说明实力。舞龙队教练顾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舞龙运动是一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的运动,没有通力的协作,就舞不出龙的精气神。而现在,舞龙运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运动本身。

在另一所南京高校——南京邮电大学,舞龙舞狮文化也是学校文化的代表之一。从2009年创建至今,南京邮电大学的舞龙舞狮种类已经囊括男子舞龙、女子舞龙、北狮、南狮、单手龙、荷花龙、无人机龙、和鼓乐文化八类大项。“36课时的内容足够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技法,考核时我们会让学生完成一套3分钟的龙狮套路编排,其中必须包括游龙、穿腾、八字龙、组图造型等技法,再配上音乐。综合这些年的成绩,学生们完成质量都很高。”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龙狮团指导教师董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因为龙狮表演技法高超,南京邮电大学的龙狮团经常被邀请参加表演以及文化交流。而在董军眼中,龙狮文化对人的身心综合素质都有促进。“从龙狮队毕业的学生们,走入社会也比其他人更有领导力,更吃苦耐劳、抗压能力更强,最重要的是他们团队意识强。”董军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7-03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