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18
选择字号:
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主因

 

滨海湿地野外现场采集资料    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供图

本报讯 “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经过连续多年对滨海湿地展开地质调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得出如是结论。在近日公布的调查与治理结果中,中国地调局还对湿地不同地质单元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我国约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分布着河口、三角洲、滩涂、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浅海水域等诸多类型的滨海湿地。近年来,中国地调局协同下属单位在我国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城滨海湿地等北方典型滨海湿地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与保护修复探索。

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构建了滨海湿地水—土—气—生多圈层生态要素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温室气体测量、土壤固碳探测等技术设备;建成滨海湿地野外生态地质观测基地,掌握了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效率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证实了滨海湿地巨大的储碳空间和固碳能力;首次编制了全国8个国际重要滨海湿地生境演化序列图,基本掌握了湿地退化现状,对湿地不同地质单元提出了保护修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在此基础上,中国地调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滨海湿地的关键修复技术方法。实验室在辽宁盘锦开展芦苇和翅碱蓬湿地修复示范,通过水文调节、微地貌改造,成功恢复水文联通性,湿地水域面积增加,提高了湿地植被产量,改善了湿地生态功能;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提出构建黄河与湿地动态连通机制,当地通过修建引水沟渠,适时调整水沙补给量,形成明水面-季节性积水-高地多级水分梯度带,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建成全球芦苇同质园,从全球范围内选取91个芦苇基因种,优选出4个耐盐性高、生物量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我国北方地质条件的基因种,作为湿地修复优选品种推广使用。(冯丽妃)

《中国科学报》 (2019-06-18 第7版 生态环境)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