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朋虎 王义祥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18
选择字号:
拓展菌草功能开发与绿色增效作用

 

■刘朋虎 王义祥

菌草,其广泛的定义是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的草。历经20多年生产实践与开拓发展,菌草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且菌草的功能更为多样。如今,菌草的多功能性不但在国内备受关注,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生产实践表明,平淡无奇的“小菌草”,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技创新内容,而且有更多的开发利用潜力有待深度挖掘。就技术对策而言,要注重把握并强化5个方面的深度研究与拓展开发。

一要深化草业菌业高效耦合开发模式研究。利用天然草与人工草栽培食用菌的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要进一步优化菌业开发的原料配方。尤其是适于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系列配方开发,既要保证不同菌物高产栽培的需要,又要满足各种菇类产品的优质要求,同时更要便于工厂化生产过程操作,还要获得物料循环利用的效益。因此,科研人员应进一步深化菌草栽培珍稀食用菌的优化配方与专项技术研究,系统研发配套机械与智能设施,制定生产技术标准与过程管理规范。

二要充分发挥速生与耐瘠菌草的生态修复功能。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选育了“绿洲一号”与“巨菌草”等一系列产量高与抗逆强的新草种。通过在黄河沿岸护土固沙与修复生态的集成示范,显示了良好成效与应用前景,实现了当年种草即可发挥防控水土流失的功效。其根系不仅可延伸至地下2米多,而且每株菌草须根可覆盖直径1米左右,盘根错节,抱沙聚土,充分发挥了生态修复与保土固沙作用,展示了大规模应用的潜力与实施草牧菌业延伸开发的良好效益。在贵州省山地种植菌草成效更为显著,其中一个县连片发展40多万亩,并实施草产业—食用菌有机结合,不仅有效防控山地水土流失,而且带动并促进乡村菌业发展,助力提高农民增收水平。系列新草种在福建省山区的长汀、连城、建阳等地推广种植,不仅平均每亩草产量超过15吨/年,而且植株粗蛋白含量达2%以上,作为优质饲料应用有助于推动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菌草还具有良好的抗逆功能,在福建平潭岛示范种植成功,展现了茂密菌草防风阻沙的独特效应。

三要充分挖掘生物能源型草种资源的开发潜力。在合理利用象草、杂交狼尾草等作为能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巨型草”一类的新品种选育研究,配套高产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体系建设,包括设施装备研发与工艺标准制定,推动富有区域特色的草业—能源耦合体系优化建设与草业资源高效转化。同时,要强化加工副产物栽培食用菌与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利用草业废弃物生产高效有机肥工艺与系列产品开发。

四要创立以菌草生产开发为载体的山地综合体。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区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山区流域为单元,实施山地综合体建设。除了发展林果茶产业之外,因势利导构建山区草业综合生产体系与农牧菌肥结合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以南方红壤侵蚀区为例,因地制宜种植产量高与品质优的菌草新品种,有利于着力推进植被恢复—地力恢复—生产力恢复的耦合联动与链接开发,形成现代循环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新格局。丘陵山地种草与就地转化利用,首先起到防控水土流失与保护山地生态作用;其次实施草菌结合与草牧结合项目开发,发展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再次是可充分利用农牧菌耦合开发产业的废弃物,就地返回农田,培育土壤地力。

五要优化构建草业与乡村生态农业经济复合体。发展山地草业,可为山区振兴生态经济与绿色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为构建山区乡村农—林—牧—草—菌—肥复合体打造良好载体。实践表明,优化构建山区乡村生态经济复合体,要实施以点带面与点面结合的推广机制,注重把握3个重要环节:一是以优质草业种植为护带,防控山地水土流失;二是以生态循环农业为载体,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三是以多功能性产品为依托,实现生态经济效益。通过复合体建设,开展草牧菌肥耦联开发,丰富乡村农业资源供应,强化草业的高效转化利用,提升经济与生态效益。

(刘朋虎系福建农林大学副研究员;王义祥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9-06-18 第6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