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12 5:1:36
选择字号:
我的“奇葩”室友

 

有洁癖、喜爱小动物、一天洗八次澡、睡觉怕吵、睡觉打呼加磨牙,这些个人习惯在独处的环境中统统不是事,但如果将这些个人习惯放到群居的宿舍环境中,似乎都成了问题。不仅如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为地域与文化习俗有差异,彼此间也会不适应。

■本报记者 袁一雪

大学是完全不同于中学的人生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人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陌生的地方居住学习,遇到新的朋友;有些人则第一次住进宿舍,开始集体生活。

集体生活意味着将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别人的生活习惯“融合”在一起,相互磨合与适应。但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宿舍都能平稳过渡。

在某App上,甚至有关于宿舍奇葩舍友的吐槽,信手翻来,有些舍友的习惯令人难以容忍,有些则是怪癖中透着可爱。

令人无法忍耐的“小毛病”

“我们宿舍有个来自海南的同学,他一天要洗数次澡。”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赵思宇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学校给每个都宿舍配备了热水器,所以洗澡很方便,但是这位同学每天占领数次洗手间,并且每次都要用完电热水器中的热水。而另一位同学则在住宿期间带回一只流浪猫,养了半个月。“宿舍其他人觉得还好,因为猫很可爱。”赵思宇笑着说。而在另一间男生宿舍里,甚至因为相互之间关系太好,全宿舍共用一管牙膏。

但对于大而化之的男生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处理的宿舍问题,在女生宿舍内却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宿舍有个睡觉磨牙的女生,还有一位睡眠较轻的女生。后者因为抱怨过几次因为磨牙声睡不好,导致另一位女生晚上几乎不敢睡觉,或者要等其睡着后才能入眠。”硕士在读的王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抱怨道。

在网络上的吐槽文章中,女生宿舍出现的问题不乏“舍友给的食物都不好吃”“每天必须洗头发,无论多晚都要使用电吹风”“要用舍友的饭盒给男朋友送饭”等。“我们宿舍几个人却能分出十几个群。”一位本科在读的女生如此说道。

近一半学生都与舍友发生过矛盾

2017年,中国青年网曾就大学生宿舍关系话题对全国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2.28%的学生与舍友曾经发生矛盾。在参与调查的958名大学生中,男生为282名,女生为676名。一位参与调查的女生认为,在生活中,女性心思更加细密,但不容易被理解,遇到矛盾、产生不满情绪时不会立即说出来,积怨多了容易爆发大矛盾。

这些矛盾虽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却会引来大麻烦。5月29日,网友“王芝芝会有狗的”在新浪微博发布一篇长文,声称自己长期遭受来自室友的“校园暴力”。在博文中,作者称自己目前是太原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被同宿舍女生起侮辱性外号,并经常以玩闹为借口对她进行身体上的攻击,甚至还被舍友扒掉衣服录制视频,还将偷拍的裸露照片和视频上传至多人的QQ群中,其行为已导致自己重度抑郁。在博文的附加照片中,有多张疑似受害女生的裸露图片。虽然,后来作者又发布了微博更正此前的说法,称自己是在气头上,所以发布了过激的言论,同时,她所在的学校也正在积极调查此事,但是高校校园暴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百诚释心(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马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宿舍内产生矛盾正常,但发展为校园暴力肯定有其深层原因。”

在前文提到的调查中,47.81%的学生在与舍友发生矛盾时选择了“积极沟通”,此外有28.29%的受访学生表示“有换宿舍舍友的想法”。

对此,马骋给出的建议是,“学生们住在一起要学会弹性原则,慢慢磨合”。

宿舍相处要学会弹性原则

调查显示,“生活习惯不同”“不注意说话方式”“性格爱好不同”是舍友间矛盾的主要起因。

与高中不同的是,大学校园内的同学不再是一个地域的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宿舍几个人分别来自祖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既然生长地域不同,生活习惯、说话方式自然不同,更不用说性格爱好等个人因素。“宿舍里的每个人,都带着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还有其在原生家庭中培养的习惯。这些习惯和地域特色或许在当地或者家庭中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放到宿舍的大环境中,在不考虑其他人感受的前提下,很容易产生矛盾。”马骋认为。

处理这种差异的方法就是“中和”,在一定规则下形成融合。而这种融合的前提是宿舍内的人都秉持弹性原则相处方式。“弹性原则的本质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某个人在某个方面不被宿舍其他人接受,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马骋举例说,“比如有的人习惯熬夜使用电脑,键盘声和鼠标声影响其他人休息,这个人或者将弹性原则使用到自己身上,调整自己、改变习惯,不在深夜使用电脑;或者将弹性原则使用到别人身上,即在白天主动承担宿舍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或以主动帮助他人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弥补。”

在调查中,同学们的选择也透露出“尊重各自生活习惯”“生活中互帮互助”“不为小事计较”成为大学生维持和谐宿舍关系三大“法宝”。“在社会中,我们要不停接纳每个人的不一样,每个人带来的原生性与地域性规则,进入新环境后都要重新洗牌,在接纳差异化的同时形成融合。”马骋说。但她同时提醒道,这种融合不是某一方一味迁就,也不是某一方的强势规则。

“其实,学生们可以通过夜谈和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来了解其他人,也让自己融入集体。”马骋表示。

除了宿舍成员的相互理解,学校宿舍管理人员也应时刻关注宿舍内部的情况。有学校的辅导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建议,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和谐的宿舍文化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大学是正式进入社会之前的演练,要努力学习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马骋最后提出建议。

《中国科学报》 (2019-06-12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