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红生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26 5:9:47
选择字号:
构建中国特色海洋牧场的蓝色梦想

 

■杨红生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有一个蔚蓝色的梦想:通过认知自然,与自然共建,实现海域生境修复和资源恢复,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从而美化环境,让大海变得更加蔚蓝。

我国海洋牧场理念始于上世纪40年代,前辈们将江河湖海都比作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繁衍的牧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水产业发展,老一辈科学家又提出海洋农牧化的概念,分为农化和牧化两个板块。农化是指藻类、贝类等不移动或者移动甚微的这类物种的增养殖;牧化是指鱼类、虾蟹等运动能力比较大、范围比较广的动物增养殖。二者加在一起叫海洋农牧化,这就是我国海洋牧场最早的理念。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这是我国海域资源和环境现状所决定的。目前,我国近海陆源输入总量在增加,近海营养盐存量难减,捕捞导致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量下降,出现低值化和小型化,食物链的短缺使营养盐传递在较低的食物链水平,从而导致赤潮、绿潮、水母、海星、蛇尾等大规模暴发。海洋牧场建设就是一个抓手,从保护环境、修复生境做起,从而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自我补充,一举多得,共赢多赢。

我心中的海洋牧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相对陆地牧场而言,大海本来就有牧场,也就是传统的渔场,如世界四大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而成;英国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成;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四大渔场一直保持一定的渔汛,尽管偶有年际变化。

而我国的四大渔场或者说四大天然海洋牧场,即渤海湾渔场、南海渔场、舟山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就让人一声叹息了。这些原始的海洋牧场在过度捕捞和陆源污染的影响下,生态系统失衡和渔业资源衰退,天然牧场不复存在。

现在,建设海洋牧场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生物资源自我补充。因此,我以为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必须是“牧场”融入“海洋”之中,形成有机整体。没有健康的海洋,何谈海洋牧场?所以必须把海洋生态系统建立好,才能建成海洋牧场。“牧场”二字也要分轻重,必须坚持“先场后牧”。只有先把“场”建好,才能开始“放牧”。由此看来,海洋牧场发展理念和模式综合价值依次体现在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

传统海水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有本质区别,绝不可混为一谈。养殖是通过外界投入提高产出,重视的是产出和经济效益,而海洋牧场重视的是生态系统恢复,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海洋牧场建设与海水增养殖是可以接轨的,甚至相得益彰。

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不能等同于建设海洋牧场,只是海洋牧场建设之中的重要途径。某些海洋牧场并不一定需要建设人工鱼礁和进行增殖放流,如在有海草(藻)床和牡蛎礁的地方就不需要投放人工鱼礁;某些海洋牧场自然资源基础较好,通过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就可以实现恢复,也不一定需要增殖放流。

从空间来看,海洋牧场主要分布在近海6~20米水深的海域,但它并不是孤立的。向陆地发展,承接海岸带。海岸带是一个黄金地带,也是陆海统筹的集中区域,必须控制陆源污染。向深蓝发展,毗连深海大洋。生态优先和陆海统筹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前提。

到底什么地方可以建海洋牧场?海域的承载力有多少?能够建多大的海洋牧场?如何布局和建设海洋牧场?如何科学监测、评估、预测和管理海洋牧场?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换句话说,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才刚刚起步。

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看,必须集中力量推进蓝色粮仓建设。蓝色粮仓(Blue Granary)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和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构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由此可见,海洋牧场建设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必须实现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浅海生态牧场和离岸深水智慧渔场的结合。坚持陆海统筹,实现海洋牧场到海岸带生态农牧场的跨越。实现内陆、滩涂和潮上带的池塘、工厂化养殖的精准高效,与大农业相结合,发展稻鱼共生等生态模式。在近海区域,特别是水深6~20米区域,集中建设海洋牧场;6米水深以浅的区域是滨海湿地或生态红线划定的部分,以保护环境、养护自然资源为主;20米水深以远的区域,可以发展智慧渔场,设置大型抗风浪网箱和大型工船,开展名贵海产品的智能化养殖。

滩净岸美,水清见底,藻草葱郁,噀壮鱼肥。我心中的海洋牧场,是一片蔚蓝色的家园,鱼虾贝藻参,应有尽有,自由繁衍生活;我心中的海洋牧场,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观美景,吃海鲜,吹海螺,唱渔歌,孩子们尽情玩耍,老人们悠闲垂钓;我心中的海洋牧场,是一座知识的殿堂,道法自然,认知海洋,融入海洋,享受海洋,人海合一。

(作者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科学报》 (2019-03-26 第5版 农业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