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3/25 15:52:27
选择字号:
“张小平们”的另一种可能性

 

8年过去了,房亮始终忘不了那一天。

2011年9月29日,伴随着轰隆巨响,火箭助推器喷射出耀眼火花,“天宫一号”划破了酒泉的夜,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顺利发射升空。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主控室里响起了延绵不绝的掌声。房亮作为中国科学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主管设计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极而泣。

如今,即使离开了“体制”,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航天人特有的这腔热血,依然在他的心中流淌着。

不安分的航天人

去年以来,航天科技人才张小平的离职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因为个人职业的选择,导致人才与单位最终“撕破脸皮”,更是令人唏嘘。

不过,房亮的“职业天花板”却有些不一样。

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为了满足载人空间站的载荷组网应用需求,亟需寻求更符合严苛环境数据传输要求的光纤总线技术。然而在当时,国外在主流光纤总线技术方面对中国一直实行着严厉的技术封锁。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包括房亮在内的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光纤总线研发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总线技术进行论证和研究,最终开发出了整套国产协议,并且在协议实现、测试设备,尤其是芯片研发设计多个核心环节,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此后,在“天宫二号”、“天舟一号”,以及海军某发射系统上,该项技术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房亮也迅速成长起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工作的近10年间,他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主任设计师、副研究员,从工程岗位走向了研究室副主任的管理岗位。

“说实话,所里的工作很稳定,环境很舒适,待遇也不低,领导也惜才爱才。可我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房亮坦言,在当时,载人航天工程万众瞩目,也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但他总觉得这些“天上”的技术真正能够“落地”的,还没有很好的先例。

两次辞职

房亮感到,光纤总线技术用在载人航天工程上,固然有重大的意义,但其最高价值远不止于此。“包括光纤总线技术在内,运用在载人航天等国家项目上的尖端科技成果数不胜数,但这些成果当时仅满足了当下的课题和项目需求,并未发挥科技成果在对其他领域的市场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浪费。”

于是,带着围绕光纤总线技术撰写的落地计划书,他找到所领导,提出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幸运的是,房亮并没有遇到张小平那样的阻力。实际上,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主任高铭的回复还令他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年轻人有一腔热情很正常,但是你还没有相关的经验,所里可以帮你在研究所孵化的科技公司里成立一个事业部,你先找找市场,有好的需求你再出去。”

2014年8月,这个小小的事业部成立了。房亮等人做出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对市场的真实情况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再次对研究所提出离职。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又给他提供了宽松灵活的创业过渡期,包括停薪留职、在岗创业等,但这次,房亮却婉拒了。

“大家创业的积极性很高,但说实话,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出于对人才保护的目的,中科院针对创业的科技人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我也很感激。”但当时已经有几个青年技术骨干铁下心来要跟房亮一起创业,如果他给自己留了“后路”,整个团队的决心就要受到动摇。

技术领先就能当赢家?

2015年底,房亮搬出了工作了多年的研究所,成立了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载人航天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当时,市面上传统的总线系统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它的特点是控制系统有很大的“话语权”,就像一个主持人一样,只有它把“话筒”递过去,“发言者”才有机会“说话”。

对一个有着几百台设备的空间站或科学卫星来说,这样的通信控制系统会非常繁杂,各种不同种类的接口、布线就像一张大蜘蛛网一样,不但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最大的瓶颈是传输速率低,每秒只能传输1M的数据。

而房亮团队将原有的铜轴线传输介质升级为光纤,整个系统集成在了一枚小小的芯片中,生产、测试、封装全部实现了国产化,通过算法的改进,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每秒4G。这项技术,在“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国家任务中都得到了成功验证。

对于技术本身,房亮保持着绝对的自信。但一盆冷水很快就泼了过来。

“我们做科研出来的,还是科研的思维,仿佛我的东西好,你就必须买我的。”房亮坦言,当有客户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技术路线已经很好了,这个怎么能改呢?”

“唯技术论”和书生的执拗让公司丢了单子。房亮终于意识到,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过程,单靠技术领先未必能始终当赢家。唯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才能有生存的可能性。

在这种理念下,公司迅速成长起来。据统计,近三年来,公司销售每年都保持着3倍的高增长。在中科院北京分院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奖”名单中,国科天迅的新一代军民两用光纤通信总线协议芯片项目获得了特等奖。

“总线技术可以说是一种‘一次失败,机毁人亡’的技术,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了,但是总线仍坚持自己做,足见这项技术的核心地位。”房亮说,作为从科技“国家队”走出来的创业者,除了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继续发力之外,他们还在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工业控制网络等领域进行了布局。“我们有责任为国家高可靠通信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为国立芯。”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