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建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2-25
选择字号:
科技人员再学习的五次热潮

 

到了2035年前后,可能会形成出版抽象理论专著热,或是学科理论热,而取代目前的出书热和发表论文热。这是由历史进程本身决定的。

■肖建华

改革开放40年来,回顾我国科技人员的再学习之路。这一方面是记录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学习精神,另一方面是有助于年轻一代的科技人员理解历史发展,而不是被“天才论”绑架。

科技界的第一波再学习是学英语。多数中年科技人员没有英语基础,在读了一点基础性入门书后,借助于“英文论文+英汉字典”的模式,自学英语,10年左右下来,读本专业文献基本上困难不大。时代特征是“英汉字典”热销。

就科技人员的提升而言,会英语是个重要因素。

第二波热潮是稍为滞后的学原版(英文)专著。科技类的原版文献(主要是教科书、专著)的语言结构是相对简单的,专业术语是固定的,因此也被作为是学习英语的最好资料。时代特征是“原版(英文)专著”热销。

就科技人员的提升而言,有理论水平是个重要因素。

第三波热潮是学新学科文献,也就是学系统论、数字化处理、计算机等,新的、与数字化革命密切相关的各类文献。

在这个时期出现显著的两极分化:一类是以工程技术界为主导的、以技术性文献为主体的再学习;一类是以科研人员为主导的、以理论性文献为主体的再学习。与这个热匹配的时代特征是期刊热,新学科书热。

这三个热潮始于1978年,大致终止于2000年。为何呢?因为到了2000年,大多数的“文革”前本科毕业生已经解决了高级职称问题。而且,77级、78级本科生也有很大比例解决了高级职称问题。

可以概括这个历程为学科基础文献的再学习。也可以看成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推动的再学习。

到了2000年后,随着论文,尤其是英文论文,在高级职称评审上的权重连续加大,形成了第四波热潮:“学英语论文+写英语论文”的再学习热潮。这个热潮的主流力量是改革开放后毕业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的研究生。

区别于前三次热潮的以自身专业(学科)为主导,第四次热潮是以狭隘的研究方向为主导。由于这个大背景,基础类科技文献(教科书、专著,包括英文文献)进入滞销期,并持续到现在。与这波围绕发表(英文)论文为主流的相应时代特征是高校期刊订阅热,研究方向的文献热。

可以概括这个历程为以获得研究生学位,或是获得高级职称而进行的“研究方向论文式片段化”再学习。也可以看成是:EI、SCI推动的论文式再学习。

有了对于这个背景的认识,再看我们建设科技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个逻辑性的推论预测就是,在今后的几年将出现第五波再学习热。

第五次再学习热潮是围绕学科专著、抽象学科理论的再学习热潮。就认识论而言,学科的抽象理论专著的主体论述是哲学式的,因此,也可以把这波热潮看成是对于(学科)自然哲学的学习热潮。

有了这个热潮为基础,我国将在发表ESI论文上出现快速增长,同时,企业科技创新将获得实质性的推动。

区别于前四次热的以个人升职或获得学位为主要动力,这波学习热是以个体获得学术地位,或是高校获得声望,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为主要动力。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再学习,由个人利益推动为主导的模式,转换为以社会进步(或单位利益)推动为主导的模式。这个转折期,大概需要5年时间。

最后,谈谁出钱的问题。学英语热,单位出“大头”,个人出“小头”(图书报销制度)。学原版文献热,学新学科文献热,个人出“大头”,单位出“小头”(限制报销)。“学英语论文+写英语论文”的再学习热潮,单位几乎出全资(科研经费出)。

那么,一个逻辑性的问题就是:学科专著、抽象学科理论的再学习热潮是由谁出资呢?估计是单位出“小头”,个人出“大头”。这个估计的基础是,多数单位并不认为此类文献是必要的。由于这个原因,并不会出现理论专著、抽象理论著作的热销。换句话说,大多数人的此类再学习是“隐蔽”进行的。

由这个历程看,到了2035年前后,可能会形成出版抽象理论专著热,或是学科理论热,而取代目前的出书热和发表论文热。这是由历史进程本身决定的。

以这个大的宏观角度看我国的科研进展对于树立科研上的自信是必要的。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中国科学报》 (2019-02-25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