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明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2-22 0:0:52
选择字号:
今天,我们怎样纪念老于


 

吴明静

于敏先生,他是我们永远敬爱的老于。

《三国演义》还放在案头,南窗透进来的阳光照着起皱的封皮,看得出是翻了又翻的旧书。那位温文尔雅的主人,曾经多少次坐在窗前的靠椅上,坐在活泼的阳光里,笃定地翻阅心爱的读物。

好多年前,有一次在老于家,聊他老人家喜爱的古典文学。那是公事之余一次放松的漫谈,也是老爷子对我这位科研外行的安慰,他对人向来体贴。

老爷子喜欢三国,推崇诸葛亮。他家的墙上挂着三希宝帖的高仿,是一位弟子送给他的。话题由此就从三国聊到两晋南北朝,聊到勠力国事的一众人物,聊到世说新语中对谢安评价甚高,所谓“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其实,诸葛亮也好,谢安也好,皆为乱世里割据偏安之能臣,而老爷子他做的事何其宏大,是盗火、补天一类的壮举啊,他却谦虚地自比萤火虫,“怎敢与皓月争辉?”

毫不夸张地说,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起到了安万世太平的功绩。人们或许会猜想,一个为氢弹研制立下首功、领导核武器科技事业取得众多成就的科学大家,性情多少应该有点儿狂飙奔放吧?他却是从步态到声音都柔软和缓的人。他曾告诉一位学生,自己喜欢杜甫更甚于李白。

壮怀激烈藏于文弱身躯,深谋远虑隐于气定神闲。

“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运筹帷幄,了却大事,安定天下。《诗经·大雅》此句正宜赞他的“愿将一生献宏谋”。

他们那代前辈,虽然在壮年时期正逢被封锁,但视野和胸怀都足够阔大,能做到文理兼修、通达古今。老于如是,彭公彭桓武如是,张爱萍将军亦如是。核武器是横空出世的大科学工程,他们是有非凡魄力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一代宗师。

这些人突如其来地出现,聚在一起,完成了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奇迹。他们是前无古人,但不应该后无来者。

理论部八大主任,谁不是性情中人呢?老于亦然。

他幼时即显露天才,学业成绩门门优秀,但因为痛恨侵略者,日语总是学不好。

在“文革”时期的青海221厂,他被高原反应折磨得虚弱无力、呕吐不止,却还拍案而起、仗义执言。

我曾向他询问此事,老人睁大了眼睛,慢悠悠道:是真的,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拍桌子。

他当时还说:不能为了过政治关说违心话,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

也许现在有人会说:“实事求是”不是应该的吗?可他的抗争爆发在极为恐怖的政治高压下,丝毫不畏惧批斗的矛头会立即转向他。

科学求实铸就了强大内心。终其一生,他待人处事一直平和谦逊,雪白寿眉下一双清亮亮的眼睛含着睿智的光芒,骨头敲起来必定作铮铮声。

坚守科学工作者的严谨诚实。执着不悔、勇往直前,以铸国之干城。

前些年在知乎上曾有一个帖子:还有哪些逆天级的大牛健在?有人答:于敏。引发众多点赞。有他在,无数相干的不相干的人都觉得安心。

这个帖子在2019年1月16日增加了一条更新,老于,他走了。

自从解密后,外界对老于评价甚高。老于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有人在网上发帖: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荣誉。

回过头来看,两弹突破时期,似乎总有金光灿烂的日子。但时光流过时哪里会有什么不同呢?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老于和他的同事们惯于朴素恬淡的生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向来把自己当一个普通人。李德元先生说,老于在上海“百日会战”猛攻氢弹原理时,决不会想到以后他能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

他和他的同事们,在计算机房艰苦鏖战时没有多想,浮肿了继续挑灯夜战时没有多想,在试验方案定稿签字前如履薄冰殚精竭虑时更不会多想。

他们孜孜以求过程与特征的关联、现象与机理的自洽、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涉足造物主的殿堂,世俗的荣华焉能相比。

老于谦逊。他说自己是“不聪明但也不太笨的人”。因为窥见造物主的巨大力量,他执着于“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把“求知”作为人生追求,科学研究不仅是他的责任,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沉入昏迷的他,当听到学生口述科研进展,他的眼睛会短暂睁开,当听到学生读出来的一串串数据,他的血压会突然升高。研究工作是强心针,是兴奋剂。

但他也不能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作研究。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事业,承担的是国家使命,不可能一个人做孤狼式的搏击。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际形势纷乱、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前进路上犹存诸多障碍之时,当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等逐渐离开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岗位,组织上让他接过领导重任,要他带着科研团队继续负重前行。

老于是如何引领这支连户口都没有、“出差”工作的队伍的?如何安排并实现一项项重大突破的?他有痛苦和烦恼吗?他是怎么支撑下来的?

这些都曾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人们看见,质朴的他展示出另一重博大壮健的襟怀与器识。

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历经三千年一以贯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力由弱到强,理想逐渐提升。同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凡人皆可努力实践。

妄自菲薄或兀自傲慢,绝非前辈们的品格。

平凡中有伟大,伟大中有平凡,确系前辈们的风范。

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核心价值观的九院人,习惯沉默地做事,九院的科学家皆低调,此所谓基石的担当,但他们并非缺乏激情之人。

有一次某校校庆,我去蹭听了一些学术报告,旁观了许多热闹非凡,见识了一些新鲜新奇的“小确幸”,而给人感觉最青春的偏偏是来自九院的耄耋老者。有人说,这些老者不一样,他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大时代。

我说,不对,不是他们走过了大时代,而是因为他们的行走,纷乱的岁月被塑造成了大时代。

王淦昌、钱三强、郭永怀、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周光召……以及核武器研制集体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他们聚合了一生的智慧和气力,做了以下这些事情:

为国家铸盾,为民族塑魂,为未来铺路,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何其有幸,见证科学群星闪耀;我们又何其无奈,终究要目送他们渐渐离去。

在失去老于的日子,我们如何纪念老于?

远离喧嚣,不用浮名,静听内心。

切莫被软禁在林林总总的自得其乐中,浪掷灵慧,辜负了生命中真实的勇敢。

作者单位: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19-02-22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