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2-22 0:0:52
选择字号:
微评

杨建邺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尹烨(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评《科学大师的失误》

有太多的传记,特别是相当比例的自传大多只描述了优秀人物阳光的一面,而鲜有述其阴暗面和失败的教训。但对于后人,看失败往往比对成功的对号入座更有心得。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讲述了生物学、数学、化学、天文和宇宙学以及物理学的若干个名垂青史的大师,在其成名后反而在特定事件上,成为了阻碍学科进步的最顽固势力。“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悲夫。”

正如《三国演义》,无论是金圣叹还是毛宗岗,读对原著的“批”,各位读者反而更加甘之若饴。科学的故事都比较复杂,读者可以慢慢看下去,而我这里也重点列举一些“批”和“叹”。

科学家有时候在科学上非常聪明和敏感,但是对社会学知识有时还赶不上一个普通人的知识水平(哈伯为德国侵略服务)。

每一次总是年轻的科学家不愿被保守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大胆向他们挑战。而每一次这种挑战,又绝无例外地会被权威和顶尖人物所恼怒和反对(霍金错误批评了贝肯斯坦)。

只要能拯救宇宙的稳定性,怎么干都行(爱因斯坦引入错误的宇宙常数)。

只要你脑子里想什么就盯住不松手,就总有一天会冒出思想来(霍金的“黑洞不黑”理论)。

在事实与实验面前没有辩论的道理(牛顿对于实验学评价)。

要提点建议的话,我建议补上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争议。前面的权威不去世,正确的理论就不会被承认。如普朗克那一句极端的评论,令人印象深刻,“每参加一个葬礼,学科就进步一步”。


 

Edgar Zilsel著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评The Social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

现代科学为什么会在西欧诞生?与之相对,它为什么未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如中国诞生?对于中国读者,拜“李约瑟问题”所赐,此类问题在中国众所周知,永远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The Social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现代科学的社会起源》)是齐尔塞尔科学史主要研究成果的集萃,核心问题正是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现代科学在西欧的诞生问题。作者是维也纳学派中的另类和左翼。说他另类,是因为维也纳学派以语言哲学著称,他却执着于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科学史研究中。说他左翼,是因为他极不安分于书斋中的生活,而且他的研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热衷于思考问题的社会和政治方面。在众多类似研究中,齐尔塞尔的科学史研究独树一帜。

关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起源问题,齐尔塞尔提出了“智识活动三阶层说”的著名见解。他认为,彼时西欧与智识活动相关的社会阶层主要有三个,即大学学者、人文主义者和顶层工匠。前两个阶层接受过系统的数学和逻辑等方法论训练,顶层工匠没有,但他们发展出朴素实验操作技能。而现代科学在西欧兴起的关键就在于三大阶层的交流、合作和融合,使得实验和数学相结合,形成了实验科学的新传统。除此之外,对于与现代科学起源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如物理规律、因果性和科学合作等观念在西欧的诞生,齐尔塞尔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史解释。

由于短暂而不幸的人生历程,齐尔塞尔的研究多数没有完成,但是这些研究视野宽阔,资料丰富,脑洞颇大,尤其对于思考中国科学发展问题,极富启发性。

朱香

《中国科学报》 (2019-02-22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