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海良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2
选择字号:
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摒弃SCI他引叫好

 

■喻海良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改革方案最近公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申请时不再要求提供SCI他引次数,同时鼓励申请人选择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这样一项改革措施,是学术评价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将引导学术界和相应的管理者从简单地查看SCI期刊影响因子、SCI他引等“数字”转变为对学术论文本身进行科学评价。

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急剧增加,在2016年达到世界第一。时至今日,过分强调SCI论文以及SCI他引数据的弊端已经显现,现在已到了改革的时候。

摒弃SCI他引,会减少人们的学术浮躁。在“SCI他引次数”的指挥棒下,有些人学术心态浮躁,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有些作者建立非正常的合作关系,互相引用彼此的论文以提升他引数据,有很多论文将完全不相关的内容进行引用,误导读者。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为提升SCI他引数,对引用该单位论文的人员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造成人为的不公平现象。

摒弃SCI他引,会减少人们对热点的盲目追求。一篇学术论文的SCI引用次数非常多,有可能是因为这篇论文来自热门领域,而非论文的内容重要。以前评价体制重视SCI引用次数,导致很多人一味追求热点问题,去发表一些不疼不痒的论文,虽然引用次数多,但实际上对于学科发展毫无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有些人过于追逐热点问题,导致学科发展不均匀,这非常不利于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

摒弃SCI他引,会让科研工作者更加专注于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担心“睡美人”研究。由于他人没有意识到重要性,很多重量级的学术成果可能很多年后才被挖掘出来,并最终引领学术的发展。最著名的“睡美人”论文是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的量子力学论文《物理现实的量子力学描述是否可被认为是完整的?》,几十年后才为人所重视。

笔者认为,一篇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其研究内容是否解决了重要的科学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而不是它发表在什么期刊或者获得了多少的引用数量。摒弃SCI他引,会引导科研工作者更加关注原创性、颠覆性工作,意义重大。同时,鼓励科研工作者更多地将重要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也是我们学术自信的重要表现。(作者系中南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9-12-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