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温才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20
选择字号:
“我也能过娄山关”
——首都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赴贵州师德实践活动侧记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千峰万仞,重岩叠嶂,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其间。一辆金色的大巴车迎面驶来,车上走下前去参观、学习的首都师范大学教师。

11月12日至14日,首都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赴贵州师德实践活动一行来到贵州、遵义,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师德教育。取得长征以来首次大捷的娄山关便是此行的重头戏之一。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们来到长征故地,艰苦卓绝的战斗现场对于他们理解什么是历史的选择、老区对革命的贡献,以及自身对远大理想的追求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资环学院教授宫辉力说,在国家高水平发展的进程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一方面要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有红色精神的传承,这是此次师德教育的初衷之一。

息烽烽火不熄

抵达贵阳当天,教师便参观了抗战时期,蒋介石关押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的麒麟洞。如果不是亲手抚摸到滴水的岩壁、感受到透心凉的冷冽,很难想象一代爱国将领竟遭受如此迫害。

而随后的息烽一行,更是触及了人心中最柔软的一面。车行至息烽县境,天气阴沉、灰暗,据当地人讲述,这是参观息烽集中营时才有的天气。

和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上饶集中营并称的息烽集中营,别名“大学”,是国民党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秘密监狱,杨虎城及家人、小萝卜头宋振中等1000多名爱国志士被囚禁于此。

看着还未展开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熄灭,看到惨绝人寰的酷刑加之于同胞,遥想猫洞里浸入水牢的半截白骨……教师们悄悄地拭过眼角的泪水。

“革命先辈可能今天活着,明天就牺牲了。从前这些内容只在教科书上读到,这次亲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现场,更知如今的美好来之不易,更有了维护好现有制度的决心,以及继承、发扬不断向上精神的勇气。”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立明表示,要创作更多好作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从中汲取动力、砥砺前行。

将革命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而对于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据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苏寄宛介绍,首都师范大学近年来探索形成了“六个着力”师德建设机制,即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实施宣传教育、着力选树师德典型、着力开展社会实践、着力深化文化涵养、着力促进教师发展。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师德活动,旨在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娄山烟雨话长征

抵达娄山关时,远山含黛、烟雨朦胧,行至山顶更是大雨倾盆。眼前不少身着红军服装的游客,将教师们的思绪带回了1935年的历史场景——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就在本次活动的第一天晚上,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贵州红军文化与红色旅游研究所所长李俊为全体成员讲述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红色史实故事。大尖山、小尖山……当历史的现场展现在众人面前,教师们被深深触动了。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作了《长征组歌》,当中有10个音乐合唱作品,其中就包含四渡赤水出奇兵、遵义会议放光芒等作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员邵晓勇告诉《中国科学报》,亲自去了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的渡口,再给学生讲解合唱作品时,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更多注重合唱本体,音准、和声,以及作曲技术,而是要增加更厚重的革命史内容。

《长征组歌》之外,还有不少红色的合唱作品。在路上,邵晓勇就在琢磨,回校后与历史学院、政法学院的教师一起做一项跨学科研究,主题就是“音乐中的思政教育”。“如果有机会带学生采风,我希望走一遍音乐作品已有、教学上又实用的革命胜地,这些起家的根本,需要更高的设备、更优的标准来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而接地气的活动对于学生将来到中小学任教,身临其境地讲解历史,有更深入的帮助。”

遵义会议放光芒

在遵义会议旧址—— 一幢红白灰相间的砖木楼中,中共中央在此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才有了之后的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从中展现出共产党的机智与果敢,让革命的征途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楼前驻足,教师们思绪良久。

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泼墨挥毫写下《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现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长征结束前,更是以一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抒发不畏千难万险的战斗豪情。

首都师范大学数科院教授邹国华认为,在教学科研中传承长征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把老一辈精神传承下去,特别要鼓励青年学子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气馁。数学比较难学一些,部分学生遇难不愿意仔细钻研,我要将红军四渡赤水遇到的艰难险阻讲给他们听。”

同是年轻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80后”教师冯浩很感激此次活动的举办。“‘80后’往往不是从书本上学习遵义会议,此次亲临现场,我们解开了‘知其重要,不知其为何重要’的思想困惑。年轻人会遇到很多困难、考验,但共产党从3万党员发展到9000多万党员,党的胜利也鼓舞了个人树立目标、奋勇直前。我也能过娄山关,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

《中国科学报》 (2019-11-20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