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廖 韩洪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6
选择字号:
这个党支部将“活力”化为“动力”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韩洪烁

在山东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个党支部,它由一群充满激情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组成,从“高大上”的深水管道沟槽式连接器安装机器人、两栖浒苔打捞防控无人船,到接地气的智能送餐机器人、海洋能发电装备,这些好创意均出自这个学生党支部。

这个将支部“满满活力”化为学生成长“足足动力”的党支部,就是山东科技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

带着初心去创新

承担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20余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

凭借这张漂亮的成绩单,2015年,山东科技大学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创新团队成为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产品总是在创新,唯有初心不变。”在团队里,第一任队长孙朝阳的这句话一直传承至今。加入这个团队,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创新梦。

“有一次去海水浴场,因为暴发浒苔,被关在了沙滩外……”谈起设计“打浒”船的初衷,团队成员王宇说道。带着保护海洋的初心,王宇的构想是设计一艘可以在沙滩、近海进行打捞作业的水陆两栖无人船。

为了实现这个设想,王宇和团队成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设计出了第一代“打浒”船。“经过几次下水试验,效果非常好,我们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队员李佳奕说。

无独有偶。“我们同学在宿舍阳台上研制出了机器人,太厉害了!” 一把螺丝刀,一把尖嘴钳,一把“淘”来的电线……团队成员陈天祥和几名同学在宿舍阳台上,设计制作出一款清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总共花费一千元左右,这笔费用还是从陈天祥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

怀着一颗追梦的心,该校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活跃在创新创业中。“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陈天祥说。

支部为科创注入“活水”

在这个团队背后,有一个坚强的“主心骨”——山东科技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在党支部带领下,团队先后获国家级奖励150余项、省部级奖励300多项,涌现出了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多种荣誉的一批优秀党员。

该校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苏超表示,通过“支部搭台,党员唱戏”,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支部真正成为了创新创业的“助推器”。

据团队党支部书记张玉环介绍,团队成员来自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了支部,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研究,把思想、力量凝聚到一起,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了这个“聚力器”,几年来,支部党员共同完成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2项(发明专利4项)。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把创新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追求。”支部党员吴晨说。

该支部建立了科技创新结对帮扶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科技交流活动,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普及科研技能;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党小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扶;组建12支创新团队,开展项目讨论和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钢壁攀附壁面作业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矿山开采机器人等项目脱颖而出。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表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有效实现“支部与团队共生,党建与科创并进”,所取得的成绩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创新与育人同频共振

“如何用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人”是支部党员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要在创新之中谨记初心使命,这样才能把创新坚持到底。”在团队党支部与新生面对面时,张玉环说。近年来,团队承办了液压原理创新设计大赛、循迹灭火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特色学生科创活动,利用学生创新作品展示室,让更多学生走近科技创新。

几年来,团队成员连续两届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先后涌现出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生董国正、中科院博士生孙朝阳和胡明伟等榜样;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合作上千万元的项目;团队成员创办了北京斯迈德自动门有限公司、青岛海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科创与育人同频共振已见成效。

“要把学生科技创新与育时代新人结合起来。让今天听故事的人,成为明天故事的主角。”该校党委副书记尹华说。

《中国科学报》 (2019-11-06 第2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