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21
选择字号:
寻找防控痴呆的“中国方案”

贾建平(前排左四)与团队成员正在进行讨论。

■本报记者 张思玮

5000万,世界第一!

这是我国痴呆和认知障碍患者的总数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比重。

面对如此庞大的痴呆和认知障碍患病人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主任贾建平研究团队通过二十余年对痴呆的深入研究,分别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疾病诊断、临床管理和临床试验等方面对中国的痴呆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应采取的干预方案及防控策略。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柳叶刀—神经病学》。

“这不仅为降低中国痴呆患病率和发病率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有效防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柳叶刀—神经病学》编辑部认为,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城乡与地区的差异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为5.30%,6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为5.60%,并且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大约每升高5岁就增长一倍。”贾建平告诉《中国科学报》,痴呆患病率升高可能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诊断标准的进展有关。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患病率水平基本与世界持平(5.50%~7.00%)。但相比国外,我国痴呆又具备独有的特点,即城乡差异和地区的差异。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患病率最高(6.1%~8.0%),其次是北方地区和中部地区(5.1%~6.0%),最后是南部地区(4.1%~5.0%),还呈现出农村地区痴呆患病率高于城市(6.05% VS 4.40%)的特点。此外,女性的痴呆患病率大约是男性的1.65倍。

“这可能和不同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生活习惯等相关。”贾建平说,虽然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与痴呆发病有关的机制,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与发病有密切关系,但是具体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

更为重要的是,痴呆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贾建平研究团队提供的一项卫生经济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痴呆患者的年总花费为1677.4亿美元,每个患者年花费为19144美元。痴呆费用的年总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7%,而全球痴呆患者的年总花费占全球GDP的1.19%。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痴呆的经济负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控制痴呆的危险因素、降低痴呆的发病率以及研发有效的痴呆治疗药物刻不容缓。”贾建平说。

治疗手段有待提升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于2010年颁布了痴呆诊治指南,并且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治标准进行诊治,在全国多家教学三甲医院设立了记忆门诊,公众也逐渐认识到痴呆前阶段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痴呆专科医生和记忆门诊数量较少,全国诊治水平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参差不齐,很多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或者对疾病缺乏认识而不接受治疗。

贾建平告诉记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在诊断手段上,神经心理测试的版本和界值存在地区差异,先进的辅助诊断技术如PET没有完全纳入医保,有创性诊断检查,如腰穿和脑病理检查难以被患者和家属接受;第二是预防措施缺乏,尚未形成全国层面的监测系统来评估老年人群流行病学情况,社会对痴呆风险和保护因素认识不足;第三是护理体系不完善,这主要受到公众对痴呆认识水平低、知识不够、照料者教育水平低、护理花费高等因素影响。

在痴呆治疗方面,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外,全球还开展了一系列药物临床试验,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中针对淀粉样蛋白假说中的抗体和BACE1抑制剂的单靶点药物研发,但遗憾的是,前不久上述临床试验相继宣告失败。

此外,非药物治疗痴呆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例如针对神经通路/网络的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认知训练,生活方式干预等等。

“目前,我国的痴呆治疗主要依靠药物。西药主要是症状驱动的,但效果不明显,现代中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大多数中药的疗效尚未在国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贾建平说。

加强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

鉴于我国的国情与痴呆现状,贾建平团队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建立全国监测系统监测痴呆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危险和保护因素,来支持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建设;第二,需要启动一个全国项目来培训痴呆专科医生,建立更多记忆门诊,加强公众意识;第三,鼓励建立更多护理机构,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减轻照料者的身心负担;第四,抗痴呆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需要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验证;第五,为国内和国际的临床试验建立开放、透明的临床试验中心,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诊断,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

回顾整个研究过程,贾建平感触颇深。他表示,一项研究绝不能只靠一两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协作。并且,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研究从2018年6月初开始拟定文章框架,2019年6月文章被接收,9月文章在线发表,总共历时15个月。

而这一过程中,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从文献中抽取最有意义的部分来反映痴呆的客观现状,而在没有文献的情况下,又如何邀请专家进行客观描述,例如我国农村/城市差别方面。最终,利用数据与调研,他们得出把危险因素干预和预防放在我国痴呆防控第一位的结论。

“我们对于每个困难都进行了慎重考虑,吸取大家的意见,比较客观地去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准确的阐述。”贾建平说。

在审稿的过程中,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研究的总结概括和批判性评价方面,着重强调研究方法和人群的差异使结果不一致。

“在诊断方面,审稿人提出诊断的一些障碍或阻力以及诊断标准的不一致等问题。他们对我国整个痴呆诊疗体系和流程很感兴趣。而在治疗方面,他们对护理体系及护理给照料者带来的负担比较感兴趣,还有中药在痴呆中的应用,想知道具体的理论或机制。”贾建平说,编辑部要求文章摘要和背景介绍两部分要足够吸引人,不仅是对文中内容做一个总结性描述,还要提出各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挑战。

最终,文章得以刊发,给整个团队带来很大鼓舞。贾建平说,未来,他们将基于现有研究,在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上,加强过程监管,采用统一标准;在临床试验方面,尤其是中药疗效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标准化流程设计和质控。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S1474-4422(19)30290-X

《中国科学报》 (2019-10-21 第5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