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16
选择字号:
曲阜师大:
“二人对话”的精神象征

 

■刘萌

一张铎、二人对坐,构成了曲阜师范大学校徽的主体。对于每一名曲阜师大学子来说,这是最熟悉的标志。

大学是人类探索真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其最本质的特性即学术型和人本理念。大学校徽作为大学精神和理念的形象标志,应该首先体现大学的学术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曲阜师范大学设学孔子故里,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风遗韵,形成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徽也不例外。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原名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开启了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1970年至1974年,学校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再次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

为了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2002年至2004年,曲阜师范大学面向社会各界开展了学校校徽征集活动,最终共征集了238件校徽样稿,经过层层匿名投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二人对坐”的铎形方案成为最后的确定方案。

校徽采用外圆内方的构图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包容无限,囊括万象。圆内构图均衡,色彩深重,富有历史感和厚重感,体现了曲阜悠久的历史和曲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

铎在中国文化中是教化的象征物,后来成为学校教育的象征,以铎作为主要元素,既体现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功能,又体现了曲阜师大作为师范大学的特性。

知识传播自二人始,教育自二人始,仁爱之心也自二人始。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表现手段,写就两个“人”形符号,二人相对而坐,如切磋论辩,又如促膝谈心。“二人对话”的结构,直观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曲阜师大人对学术和教育本质的理解,内涵丰富。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2500多年前在曲阜杏坛设教,并有《论语》传世,印证了教育就是人和人的相互影响,学术就是人和人的对话。孔子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教学相长,开辟了中国教育的先河。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经典话语,被曲阜师大奉为校训。学校的校徽和校训皆源自于孔子思想,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特别强调对话和真理的关系,苏格拉底对话被称为“真理的助产士”。现代西方教育理论认为真理产生于对话之中,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特别强调老师、学生各自的主体地位。

以二人对话作为本徽标的焦点要素,巧妙地融合了古、今、东、西人类对学术和教育的理解,并以形象符号加以阐释,含义丰富、意味无穷。二人相向而坐,又隐喻着孔子仁爱思想中的“仁”,既和孔子建立起文化符号的联系,又体现了“仁爱”“博爱”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拓展了校徽的意义阐释空间。二人相向而坐、相和相谐,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理念,又体现了由二人和谐推及构建人类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更为广阔现代的思想意蕴。

校徽颜色以竹简黄、土黄为主色调,以体现徽章的历史感、文化感和厚重感。各要素之间彼此联系呼应、相互支撑。尤其是二人对话的图像居于铎内,巧妙地蕴含了道德人格教育和学术真理探索的关系,设计独辟蹊径,寓意深刻而又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如今,校徽已经成为学校的象征和联结校友师生的纽带,正如“学问不厌,诲人不倦”校训精神,不断激励着每一名曲园学子向前奔跑。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编辑)

《中国科学报》 (2019-10-16 第6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