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1
选择字号:
月表追逐太阳风
——中瑞合作研制出国际上首个月表中性原子探测仪

 

■本报记者 倪思洁

从中国研制第一颗科学卫星——双星计划开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科学家就和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有了首度合作。

时隔数十年,在嫦娥四号国际载荷工作中,两位老朋友再度联手,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可以在月表直接探测中性原子的仪器——中性原子探测仪。

“月球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太阳风和月表的相互作用,可以类比到其他的行星体上,从而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空间中心研究员张爱兵说。

太阳风吹呀吹 中性原子飞呀飞

太阳风是一种跟空气流动很相似的“风”,只不过它吹的不是气体分子,而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

由于太阳风中的粒子会干扰通讯系统,因此它一直让人类倍感恐慌。2006年12月13日,一次太阳风暴曾经对我国短波无线电通信造成严重影响,使广州、海南、重庆通信中断达3小时之久。好莱坞大片《2012》《末日预言》等也曾展现过人类对于太阳风袭击地球的恐惧。

这种恐惧同时也演化成了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在没有磁场、大气保护层的“月球实验室”里,他们决定近距离且直观地看一看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的作用机制。

“最早,人们以为太阳风里的离子和电子是被月表吸收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科研人员发现,太阳风离子打到月表后,会反射回来。而反射回来的粒子里,有一部分仍然是离子状态,还有一部分获得了电子,从离子状态变成了原子状态,成为中性原子。”张爱兵说。 与此同时,就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太阳风里的高速粒子打到月球表面后,也会将月球表面物质溅射起来。

“最终,溅射出的中性原子也会因为拥有一定的速度和能量,出现‘逃逸’,形成月球的外逸层。”张爱兵说。

除此之外,太阳风和月表作用会对月球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是科学家希望探索的内容。

“有科学家猜测,太阳风里的氢离子和月表的氧相击,可能会产生水,月球上的水可能与太阳风打到月球表面有一些关系。虽然这还不是一个定论,但也是我们想要搞清楚的内容。”张爱兵说。

创造探月新历史 首次月表直接探测

这次,嫦娥四号上搭载的中性原子探测仪,主要目标就是在月表上测量太阳风和月表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中性原子,包括太阳风本身的离子获得电子后产生的中性原子和月球表面被溅射出的中性原子。

印度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月神一号”曾经搭载过中性原子成像仪,但和其他探月卫星一样,都是在环月轨道上对中性原子进行探测。

“我们这次要做的是在月表巡视区直接测量中性原子,可以说是人类探月史上首次在月表开展中性原子探测。以往的探测就好像是用肉眼看中性原子,这次我们是拿着放大镜近距离、仔细地看。”张爱兵说。

过去人类在环月轨道对中性原子的探测,曾发现了一些超出预期的现象,也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例如,人们发现中性原子和太阳风在密度、速度比率上没有直接关系等,而这些谜题也为此次探测指明了方向。

“这次我们在月表可以进行实地观测,随着月球车在月表移动到不同位置,可以观测到月表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而观测到太阳风与月表相互作用的不同过程,有望解决过去遗留的类似科学问题。”张爱兵说。

碰撞与交流中 航天文化再度对接

作为搭载在嫦娥四号巡视器上的国际载荷,中性原子探测仪由瑞典空间物理所负责研制,中国科学家参与设备的性能测试及交付后的相关工作。

张爱兵介绍说,中国与瑞典在科学卫星载荷上有很长的合作历史。

最开始的合作始于中欧合作研制我国第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双星计划时。双星计划中有一台测量地球轨道环境下中性原子情况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就是由中瑞两国科学家合作完成。

2009年,中国发起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计划中,两国科学家再度合作。双方分别研制其中一个载荷的一部分,然后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载荷包,用于测量火星离子和电子的情况。

此外,在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中瑞科学家也曾联手完成一些预先研究项目。

“由于双方合作次数比较多,所以在嫦娥四号的合作上非常顺利。”张爱兵说。

当然,合作中难免会有碰撞和交流。“新的合作加深了两国航天文化的交流。”张爱兵说。

按照中方的相关规范,中方在国际载荷接管复查过程中要确保接口安全,包括接口设计和元器件等的安全,不能影响其他载荷的工作,更不能影响嫦娥四号整体任务。

“一开始对方不能理解,但是通过交流,他们还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相关工作,并把相关资料提供给中方。此次合作再一次体现了我国航天精益求精的作风,而这样的工作作风也让瑞典科学家十分认可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张爱兵说。

未来,中国和瑞典将共同利用科学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为此,中方已经组织了专门的科学家团队。“双方将协同工作,共同利用好这台仪器的科研数据。”张爱兵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1-1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