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近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9-14
选择字号:
纳粹年代的纷纭乐事

 

■李近朱

【艺术家不可能脱离政治。肖斯塔科维奇和托斯卡尼尼,富尔特文格勒和理查德·施特劳斯,面对着战争和战争背后的政治,总要有自己的选择。】

2013年,世界各国同时纪念同年诞生的两位音乐大师。这一年是他们二百周年诞辰。一位是德国的瓦格纳,一位是意大利的威尔第。他们皆为19世纪歌剧艺术巨擘。

那一年,在诸多纪念活动中,一种重要方式是发行纪念邮票。登上被称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也是一种殊荣。2013年,在我所见到的几十个国家发行的邮票上,几无例外,瓦格纳和威尔第,双雄并置,跻身方寸。但我也发现了唯一的例外,那就是以色列发行的邮票,只有威尔第,没有瓦格纳。显然,这个国家抵制了那个瓦格纳。

作为歌剧宗师,瓦格纳的作品虽取材广泛,甚至延绵到了北欧的神话传说,但是,他的音符浸透着鲜明的民族气度,曾被认为是“日耳曼精神的缩影”。身处19世纪中叶的瓦格纳,当然没有预见到20世纪30至40年代他的祖国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那些事。至于那个年代崛起的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更与瓦格纳绝无关连。

但,历史却是这样走了过来。那位企图灭绝犹太族群的人类公敌,是个瓦格纳音乐的狂热追捧者。希特勒的个人嗜好,是源自瓦格纳音乐的色调、力度、浩大、深邃、独霸,或是只有他才能体味出的符合他的志向的“日耳曼精神”?

那一段第三帝国的兴亡史,聚焦点是在政治和流血的政治——军事上,希特勒虽也有点艺术细胞,他曾画过许多画,也喜欢瓦格纳音乐,但是史实中的这个“美妙”部分,却鲜有所叙。

事实是,纳粹年代的举凡盛事,无论政治或是军事,可能出于希特勒指令,少不了的背景音乐,往往出自瓦格纳之作。应当说,瓦格纳的音乐在瓦格纳生前,鼎盛时日是在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年代;而在瓦格纳身后,整整半个世纪过去,其乐之盛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着炮火和杀戮,他的音乐被动成了纳粹年代的“时代之音”。

这是事实,却又怪不得瓦格纳。就在纳粹以毒气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残杀犹太人时,在生死瞬间的“浴室”中,响起的竟是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美丽舞曲。杀戮时刻响起的音乐,当然不可能让约翰·施特劳斯们负责。同样,瓦格纳并非专为“纳粹”创作音乐,希特勒利用他宣扬“日耳曼精神”,从根本上说,也无可怪责于这位音乐大师。

但,民族情感具有强大力量。深受纳粹残害的犹太民族,日后对于瓦格纳及其音乐所采取的抵制态度,则完全可以理解。于是,才发生了2013年在邮票发行上的那段令人深思的事。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在近十年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现实中的音乐艺术家及其音乐,也演绎了纷纭乐事。

最著名的,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围困的900多个日夜里,谱写了英雄性的《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并在极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中作了首演。这位艺术大师凛然正气的坦露,给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以精神上的激励。他的交响曲总谱摄成胶卷,辗转运往美国。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美洲大陆遥向战火纷飞的欧亚大陆,奏响了时代强音。

就是这位身处法西斯轴心国意大利的指挥家,他拒绝参与为法西斯当权者组织的任何活动。他的正直与坚强得到了历史的肯定。但,同一年代的另一位指挥家,德国人富尔特文格勒,则与托斯卡尼尼不同,他不仅在纳粹当局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拿起了指挥棒,而且出任了纳粹政府文化机构的官职。在这位充满艺术才华的指挥家身上,深深烙印上了“纳粹”印记。

战后,富尔特文格勒受到了理所当然的审查。作为艺术家的政治错位,他得到了公正的判断和结论。他的艺术至今仍是音乐上的一个宝贵遗存,人们还在聆听,但他的人生历史上的这段经历,与他的同行托斯卡尼尼相比较,那就是一个污点。在纳粹年代,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有类似的经历。

艺术家不可能脱离政治。肖斯塔科维奇和托斯卡尼尼,富尔特文格勒和理查德·施特劳斯,面对着战争和战争背后的政治,总要有自己的选择。后者或许幻想艺术与政治无关,信奉“艺术至上”,但事与愿违,历史总会作出无情的政治判定。

愈是在历史转折关头,愈是对于一个人的严峻考验。事情总是一码归一码。你的艺术成就是一回事,你的历史上的暗角作为事实,是存在的另一码事。虽然,在音乐发展历程中,那两位带有“纳粹”印记的音乐家仍名踞史页,但他们这段经历还是一抹历史阴影。纯艺术也总要染上时代的乃至政治的斑驳色彩。

时过半个世纪了,与纳粹毫无瓜葛的音乐大师瓦格纳,在历史转折点上,也受到了有些委屈的牵系。至于当年当事之中的那些艺术家,则更会受到最低限度也应当是良心上的拷问。艺术也救不了良知的哪怕是瞬间的丧失。

20世纪中叶这段纷纭乐事所引来的一波惊澜,余声已然传及今日。请看,在2013年以色列发行的纪念邮票上,就是断然删除了瓦格纳。艺术与政治相比较的如此局面,很值得我们去深长沉思……

《中国科学报》 (2018-09-14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