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海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0
选择字号:
工业技术科普读物走向何方

“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褚君浩总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魏海增

7月30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 “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丛书于上海首发。很多人表示,这个选题不错,但遗憾的是,错过了最佳出版时机,中兴事件之前出版比现在更好。

于是,我向丛书总主编褚君浩院士转述了这个观点。褚院士认为,当前正是推出丛书的最佳时机。因为这套书策划的立意,就是以《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提及的重点领域为抓手,既发掘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强项,以提振大众尤其是制造业从业者的自信;又发现并客观描述中国制造的短板及差距,警醒读者,以免其陷入中国产品已占领世界、中国制造已领跑全球的认识误区。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现实是,大家往往会从两个极端看待制造。要么认为“高端制造”科技含量高,但距离自己生活太远。要么一提制造就认为是“进工厂”,工人穿着油乎乎的工装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工作。所以,我们拟借《中国制造2025》文件出台之机,策划一套关于“大工业、大制造”的图书,一是响应国家号召,宣传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二是帮助人们改变对于制造业“傻大笨粗”的印象,促使更多优秀人才在制造业中创新创业、就业乐业。

这一选题自2015年5月开始酝酿,但苦于没有“抓手”。巧合的是,当年10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下称《路线图》)。于是,我和此选题的共同策划人、时任工信部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的王喜文博士商讨,可否以通俗化的视角解读《路线图》中涉及的前沿科技。他认为思路可行,于是征求褚君浩院士意见。褚君浩院士热心科普,欣然同意作为丛书总主编,拨冗审定图书的编写思路和提纲。

我一直思考这套书的定位。既然它是对科学技术的通俗化解读,那就是科普读物。但又不同于以知识传播为特点的一般性科普读物,它应该能够启发读者形成大工业、大制造的产业思维和经营意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工厂工人的认识层面。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与其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分不开。从我国现实看,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瓶颈就是人才短板。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共同努力。这奠定了这套书定位的基石。基于此,我们在本书序言中提出了“工业技术科普读物”这个新科普门类和概念。

“工业技术科普读物”,打破传统科普读物纯粹的知识普及为主的固有模式,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发展大势紧密融合,体现科普创作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宗旨。

“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丛书作为宣传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工业技术科普读物”,内容依据但不完全拘泥于《中国制造2025》及其技术路线图,既包括对于制造业相关科学及实用技术的普及化解读和推广,也包含对于我国制造业宏观政策和实现路径的宣传贯彻,还有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如载人航天精神的融入与渗透。丛书共分10册,总论《中国制造2025曙光:智能·绿色·融合·创新》全面剖析我国制造业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环境,分析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其余9册分别系统介绍每个领域产业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路径、技术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

编写中,突出“掌握规律—技术发明—产业应用”的发展脉络和思想,体现所涉及技术、产品知识产权的“自主”和“创新”。内容选取,参照又不拘泥于《路线图》,从纵向角度展现各领域产业行业的传承与发展,从横向角度展现各领域产业行业取得的成绩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重点展现我们在制造业方面门类齐全、“强”的部分,激发读者的认同,提升读者的信心;又阐明我国制造业现在“大而不强”的现状态势以及“从大变强”的意愿和做法,帮助读者“认清家底儿”,以免盲目自大,纠正我国已经“赶英超美”“领跑全球”的错误认知。

《中国科学报》 (2018-08-10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