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川县绿丰橘红产业(核心)示范区橘红烘干车间 秦志伟摄
■本报记者 秦志伟
这些年,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工作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就引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崔守东的注意。比如广西工商部门运用地理标志商标促进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导“百色芒果”“永福罗汉果”“富川脐橙”“桂林米粉”等名优特产业品牌运用,做大做强名优特产品产业。
日前,广西实施商标品牌强桂战略大宣讲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地理标志精准扶贫”西部宣讲首场活动举行。《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宣讲团在广西走访时了解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广西地理标志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7年底,广西全区拥有地理标志商标39件,其中上述名优特产业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西的商标品牌工作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广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学军向记者表示,开展宣讲活动并采取其他一系列促进广西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工作措施,就是他们面对差距作出的反应和努力。
背靠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
广西被称为中国南疆明珠,区位优势明显。与此相媲美的,是八桂大地特有的健康、长寿、绿色的生态环境。
广西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与我国台湾、广东、云南一脉相连,气候温暖、阳光充裕、雨水丰沛。境内森林密布、水系发达,水、热、土、光资源的良好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生态健康特产资源。
这里有声名远扬的“明朝大学士解缙巧接芋”中的皇宫贡品荔浦芋头,有明朝诗人陈奎笔下“幽斋数朵香时泌,文思诗怀妙变花”的横县茉莉花,嘉庆皇帝御笔亲题的巴马寿乡神水……数不胜数的地道农产品和生态绿色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广西物华天宝的美名,传奇的品牌也成为了一方土地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如果说名优特农产品的形成是来自故土的滋养和自然的恩惠,那么广西品牌的打造则是将先天自然优势转化成后天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广西大力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在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加工制造业领域培育了一批标杆企业,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截至2017年底,全区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2.7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27件,地理标志商标39件。
记者了解到,广西已拥有“横县茉莉花”“富川脐橙”“百色芒果”“永福罗汉果”“巴马香猪”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以横县茉莉花茶为例。茉莉花对温度尤为敏感,适高温而不耐低温、抗寒性差,且喜光。综合多种因素,茉莉花在横县这片土地上欣欣向荣,散发阵阵幽香,而横县也成为“中国茉莉之都”。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横县已形成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茉莉花产业。目前当地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茉莉花产量达8万吨,年产值12亿元。茉莉花茶加工企业130家,年加工茉莉花茶6万吨,产值33亿元,综合产值45亿元。其中,金花、香茗王、人间一香、郁江等横县茉莉花茶自有品牌在全国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
2006年,“横县茉莉花茶”商标经原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此更是进一步扩大了“横县茉莉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商标富农,品牌扶贫有了新办法
做强产业、建立品牌的同时,广西利用商标富农品牌扶贫受到了崔守东的关注。
在广西,地理标志商标已成为不少贫困地区行之有效的脱贫富民途径。近年来,广西着力推进商标扶贫工作,积极引导注册并依法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以及地理标志商标,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
崔守东重点提到了广西积极推进商标富农强桂战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促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记者来到玉林市陆川县绿丰橘红产业(核心)示范区,这是陆川县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主导建立的,合作社理事长刘宁是陆川县君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17年9月,示范区被广西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
刘宁向记者介绍,目前已有9家企业入驻示范区,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示范区建设与扶贫脱贫相结合,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
当前,示范区产业扶贫项目的主要运营模式有通过土地流转促增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引导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和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脱贫致富。
以引导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为例。刘宁介绍,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信贷,在信用社中可贷款3.8万至5万元,由政府贴息,通过资金流转将贷款入股合作社,每年获得3000~4000元的分红。
示范区走产业精准扶贫路子也同时壮大了产业和“陆川橘红”品牌。刘宁预计,橘红进入丰产期和示范区其它项目全面启动后,就业岗位将达到400多个,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5亿~1.8亿元,年利润约为3000万~3500万元,实现基地覆盖范围贫困户脱贫致富目标。
“桂”字号区域品牌正在崛起
事实证明,广西并不缺少优质、老字号和特色农产品。但不可否认,目前广西的商标品牌工作与发达省份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让冯学军等人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据介绍,从有效注册商标量来看,广西是湖南的1/2、浙江的1/12、广东的1/20,平均每万户市场主体的有效商标拥有量为530件,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520件)的34%。
冯学军分析,主要是由于广西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没有充分认识到商标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大意义。“存在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差距,更可怕的是面对差距心安理得、无所作为。”
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认识相对不足。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商标品牌管理运用的手段和经验。
在冯学军看来,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商标品牌建设与质量建设、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质量建设、科技创新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商标品牌建设上。
据统计,全世界20%的强势品牌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其中占比不足3%的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更高达40%。“由此可见,商标品牌在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作用之大、影响力之强。”冯学军告诉记者。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正成为全国上下高度重视的工作。广西党委书记鹿心社要求,要打好广西农业“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打造一批“桂”字号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大品牌。为此,广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商标品牌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据悉,广西以宣讲活动为契机,利用今年5月、6月两个月的时间,在自治区14个市区各安排一场实施商标品牌强桂战略大宣讲活动。其中,前三场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西部宣讲团宣讲。
冯学军希望,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会同农业部门,结合实际抓好宣讲活动,增强宣讲效果,提高广西各界的商标品牌意识,着力构建企业自主、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战略工作格局,为广西商标品牌建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毫无疑问,“推进广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冯学军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6-13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