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融进”古诗词
古诗词和剪纸结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效果?
“剪影·六位国家级非遗剪纸大师作品”系列图书,跟以往的一些趣味读物不同,它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做“引子”,按照唐诗、宋词、元曲分类,各自选取24首,然后通过六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巧手,将其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该书作者之一、蔚县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淑英的手中,化为一幅漂亮的剪纸:玉壶上,有灵动的飞鸟、缠绕的花枝,壶身还勾勒出细腻的图案,锯齿状的纹饰清晰整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被非遗传承人范祚信制作成剪纸,画面结构并不复杂,一棵树、三四个顽童,还有一位归家的游子,略显难为情地背对众人。不仅每人表情略有不同,衣服上的褶皱也极为纤细精致,勾勒出一幅“回乡”图景。
“书里头的剪纸,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因为跟我平时的风格太不一样了。”周淑英说。
点评:古诗词的韵味与剪纸的质朴,两者结合,互为表达,既是回归,也是艺术创新。
机器人小冰填词《AI北京》
“站在云端里,看美丽城市,这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记忆了多少故事。感受今天的变化,未来是一首情诗,就听到人类的呼喊,爱AI北京。”这是来自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创作的《AI北京》歌词的第一段。
小冰诞生4年来会聊天、作诗,作词则是她最近才展示出来的新技能。在这次写歌词前,她也先学习了超过1000万行的歌词,“大脑”中已经拥有了歌词创作能力,只要给她一个触发源,小冰在分秒间就能创作出一首歌词。
“写歌词不仅是机器学习的过程。”据介绍,在小冰进入研发阶段前,工程师们曾专门向词曲专家请教专业知识,比如歌词如何构成、如何与旋律搭配等,最后把这些编成代码“教”给小冰。
小冰在看过北京的自然风光以及鸟巢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图片后,在其中提取出关键词激发灵感,进行歌词创作。据悉,《AI北京》还将由小冰担纲演唱。
点评:对于创作者而言,机器人写诗填词不过是文字游戏,其背后实际都是科学家的探索。
花式图书标题大行其道
《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这些标题乍一看很像网络上经常读到的言情小说,但实际分别是著名文学大师朱自清、徐志摩、周作人的作品集,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现在有不少将大师的经典作品套上“花式”标题的图书:《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是沈从文的小说散文集;《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分别是胡适、鲁迅的名家精品文集;而《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则是贾平凹、史铁生等人的经典散文集;等等。
豆瓣上有一则名为“书名为什么这么长:当代中文书名大赏”的帖子。里面列了200多种图书,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超长书名,从中可以看出,“花式标题”书名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而是几乎波及各个领域。
对此,文学批评家杨庆祥表示:“商业时代,这样的标题制作其实是大势所趋,我们并不需要太过于紧张。”因为图书的内容是最主要的。
点评:应市场需求、商业应运而生的“花式标题”,无病呻吟般,不但自身没有任何美感,还破坏了文学大师们的作品的美。
“商业涂鸦客”激活城市
大波是一名涂鸦师,他刚刚完成了一幅新的作品——为一家小龙虾餐馆绘制了色彩鲜明的涂鸦墙。“涂鸦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它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创新。我希望能用涂鸦参与到城市更新当中,给北京带来年轻的元素。”
商业涂鸦不像街头涂鸦,餐馆、公司、学校、健身房、私人场所……在这些地方,涂鸦可以被用来当作室内室外装饰。
可喜的是,在北京已经有城市管理者与艺术家合作,用涂鸦装点墙壁。例如2016年,怀柔区旅游委、怀北镇大水峪村委会、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携手举办了一次“美绘乡村”的活动。20多位壁画系师生,用7天时间,在怀柔大水峪村主街沿线,打造了一条千米“涂鸦街”。涂鸦的题材丰富,有山水风格的《北冥之鲲》,有科幻色彩的《海底探梦》,还有传统文学的《西游记》等。此后,壁画系又两次“进驻”大水峪村,带来了《百鸟朝凤》《中国速度》等作品。
点评:原本涂鸦与城市是矛盾的,当涂鸦找到合适的用处,也就存活下来了。可也不能失去涂鸦作为一项艺术创作的本质。(喜平)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师生在大水峪村打造了一条千米“涂鸦街”。
《中国科学报》 (2018-05-04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