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懋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4
选择字号: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吗

 

■胡懋仁

关于“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我认为有不少问题是需要深究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解决。

首先,对于“双刃剑”这一物件就不很恰当。中国古代的剑都是双刃的。外国的剑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看电影《佐罗》时,里面用的剑像是双刃的。而这类双刃的剑,似乎不如“双头剑”更容易伤到自身。只是人们习惯使用了“双刃剑”而已。

技术在人们生产中的使用,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人们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的时候,使用技术之后,对人类其他方面利益的损害,一般不容易看出来。

而有些损害也未必都是技术带来的。比如,中国的西北地区,过去也是富庶之地,诸葛亮为了北伐,也收割过陇东地区的麦子。关中地区,能成为秦汉时代的都城,其环境也不会差。今天与那时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了。

一个是伐木,一个是开荒,植被破坏得相当严重。而这两项所使用的技术,并不一定有多先进。如果说,用技术是双刃剑来解释这个地区的变迁,自然不一定很适用。

技术带来变化最大的时候,开始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煤炭。这些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烟雾。这种烟雾或者烟毒,给英国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呼吸道疾病。如果说这就是双刃剑的一种表现,应该是最突出的一种。

这种技术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应该还属于某种无意识的阶段。这是在人们对自然与工程技术认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几乎每一个新技术的问世,都有可能带来这样的效应。只是当人们发现这种双刃剑效应之后,总会有人想办法克服或者减缓其中的负面效应。煤炭的问题发现后,人们希望找到其他的代用品,如将煤炭由成块的燃烧改成粉状或者液化。石油带来的问题被发现后,人们就寻找污染更小的清洁能源。

所以,这类由于认识上的必然不足而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能够得到克服或者缓解的。但有些情况并非如此。如大型高效率的采伐机械在非洲或者拉美热带雨林中疯狂采伐的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热带雨林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

早就有不少人呼吁停止开采热带雨林的树木。然而,那些从采伐热带雨林得到丰厚利润的大的跨国集团,并没有因此而收手,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

这时的技术,表现的就不止是所谓的双刃剑了。而是资本的疯狂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因为人们明知道存在这样的不利效应,却毫不收手,这就不是认识的不足,完全是资本的本性所造成的。

资本对技术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当资本认为技术有助于它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时候,它会毫不犹豫地去开发和利用技术。当它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某种技术并不能让它获得更多的利润时,就会对这种技术弃之不用,甚至会阻拦它进入生产领域。

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进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不会特别受治于资本。但也有不少例外。主要是当资本发现了新技术的潜在价值的时候,资本就会冲到一线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开发和利用这些它认为有价值的技术。至于这样的技术是不是会带来负面的效应,则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先把钱赚足了再说,不管是否会出现负面问题。

当年塑料袋的生产成为最受欢迎的技术的时候,人们没有想到后面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而一旦白色污染变得相当严重的时候,资本就立刻躲得远远的,对此不仅不作任何技术上的改进,也不作任何准备消除白色污染的努力。同时生产新的塑料包装制品的技术依然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很少有考虑消除白色污染的方面。

更糟糕的是,当资本利用技术制造出这些负面结果的时候,资本的态度则往往是把这类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不仅能让资本继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不会让自己的本土遭到污染之害。因为资本是不肯主动出资治理这些问题的。治理这些问题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不会让资本获得任何利润。而利润对于资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时候,是由资本造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中国科学报》 (2018-05-04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