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28
选择字号:
新型抗艾滋病药物呼之欲出

 

本报讯 《自然—通讯》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展示了一种长效、可注射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配方。一剂注射药物足以抑制HIV病毒在小鼠血液及组织中复制至少1个月。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将HIV感染从一种致命病状转化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然而,这就意味着病人需要每天注射药物,从而产生依赖性,这有可能导致抗药性HIV病毒的产生。不需要如此高频率注射的药物(比如每周、每月或每两个月一次)或许是更受欢迎的替代疗法。

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Howard Gendelman和同事在化学结构上修饰了度鲁特韦(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他们在度鲁特韦上添加一个长碳链,并将前体药物(一种不活泼化合物,通过新陈代谢可产生一种活性药物)装入一个聚合物。在小鼠中,最后配成的药物超过4周表现出高抗逆转录病毒活性。

专家表示,虽然一些长效、可注射的抗HIV疗法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但是许多病人已经开始使用度鲁特韦了。除此之外,新药能使药物更好地渗入成为病毒储主的细胞和组织。和其他当前正在进行测试的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相比,这种新药所需的注射量较小。后续研究将会重点关注度鲁特韦和其他药物的混合配方,以及开展人体试验的可能性,包括治疗被感染的病人和预防健康个体受感染。(张章)

《中国科学报》 (2018-02-2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