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开发出研究基础设施交互式访问新工具
近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发布新闻称,欧盟委员会资助开发的MERIL-2项目(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景观图)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允许用户在MERIL数据库中交互式地发现所有欧洲研究基础设施(RI)。有了这个新工具,用户可以快速查看和探索欧洲研究领域的数据,比如研究设施的规模和位置、用户资料以及整个欧洲超过1000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
该工具为欧洲的研究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全景图”,并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如何过滤数据集,并在不同的交互式仪表板中可视化相关结果。主要特点包括:第一,一份带有位置点的欧洲地图。它可以根据研究设施的类型(移动、虚拟或单一地点)来绘制包含在MERIL的设施,颜色和大小依据研究设施类型而定。在这些点上巡回,揭示有关研究设施的信息,包括它的科学领域和协调国家。第二,广泛的过滤参数,如关键字、生命周期状态和科学领域,使用户能够直观地发现数据库中可能不容易发现的结果、趋势和相关性。彩色编码条表示在MERIL数据库内的RI数据的完整性。第三,访问使用和趋势工具,帮助用户查看单个研究基础设施的历史,例如用户数量、人员和设备时间线。它还会显示访问模式的故障,以及所有欧洲研究基础设施的研究能力。第四,在每个科学领域中,研究基础设施的数量的图形化表示,允许用户快速地看到专门用于公共领域的设施的数量。(刘文浩)
科学家开发出检测地球磁场新技术
近日,由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成功开发出遥感检测地球磁场的新技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激发距地表100千米的钠原子层并对其反射光进行监测而实现,填补了地基检测和利用轨道卫星在更高海拔高度检测地球磁场之间的技术空白。
在距地表100千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地球磁场会受到太阳风暴、离子层电流等物理过程的强烈影响,因而使地球磁场检测极为困难。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传统技术手段无法达到的高度的地球磁场强度,而且能提供该区域空间天气和原子过程等新信息。
研究发现,在磁场存在情况下,受激发的钠原子就像旋转陀螺一样摇摆不定,监测这种周期性波动可以用于确定地球磁场强度。该研究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用于检测受激钠原子反射光的光子计数仪,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率先开发的天文自适应光学激光技术。(张树良)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38/s41467-018-06396-7
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对采矿业的依赖趋势仍在持续
近日,国际采矿与金属理事会(ICMM)发布了第四版矿业贡献指数(MCI)。ICMM利用该指数将采矿对其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对182个国家进行了排名。最新的指数结果表明,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尽管这一时期商品价格下跌,但世界上许多依赖矿物的国家更加依赖采矿业的经济贡献。
该指数每两年发布一次,最新版MCI由4个指标组成,包括2016年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6年矿产品出口的贡献、2011~2016年矿产品出口贡献的增减情况和矿产资源租金占GDP的百分比,表明了采矿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将其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潜力。
数据显示,苏里南已经上升了46位,位居MCI之首。排名前25位的国家中有15个是非洲国家。第四版是使用2016年的数据生成的,当时矿物和金属价格仍处于持续下降期。调查结果显示,与过去的版本一样,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仍然依赖于矿业部门。自澳大利亚和智利离开以来,今年前25强完全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主导,显示了采矿在这些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刘学)
《中国科学报》 (2018-10-2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