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浙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1
选择字号:
墨脱考察追记之八
菜米油盐话墨脱

 

■周浙昆

1992年,墨脱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进来的,物资匮乏,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10个月的考察,我们也不可能带够10个月所需的菜米油盐。

怎么办?有一句话叫作“有困难找政府”。西藏各级政府对考察都非常支持,从自治区政府到林芝地区政府都开了介绍信。我们到达背崩稍事休息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30公里以外的墨脱县政府,找政府解决菜米油盐的事情。

见到县长,呈交介绍信,陈述了我们在墨脱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县长表示支持,给我们“吃供应”,就是把我们菜米油盐的问题纳入到政府的保障体系中,这样我们可以和当地干部一样,定量购买粮食和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吃饭的基本需求问题解决了,菜就得自己想办法了。墨脱地广人稀,河谷地带气候适宜,但是当地老乡基本没有种菜习惯,当地的干部偶尔种一点,品种也极为单调,冬瓜和辣椒是两样常见的下饭佳肴。

记得我们曾经搞过一个辣椒宴,炒辣椒、凉拌辣椒、舂辣椒再外加一个辣椒汤。偶尔村子里有老乡卖鸡或鸡蛋,我们便趋之若鹜。

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人的聪明才智,有一次去买粮食,看到有黄豆,我们就萌生了用黄豆做豆腐、发豆芽的想法。但点豆腐得要卤水。孙航说,卤水点豆腐的基本原理就是蛋白质遇到碱凝固、沉淀,有碱就能点豆腐。可是上哪儿有去找食用碱呢?还是孙航想到,粉笔是石膏做的,石膏含有碱,这样推下去,用粉笔也能点豆腐。

有一次压完标本后,又面临盘中无菜,我们决定试试粉笔点豆腐。买来了黄豆,借来石磨,找学校老师要来粉笔。这位藏族老师听说是用来做豆腐,一脸的困惑。说句实话,我对“粉笔点豆腐”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也是半信半疑。

几经折腾,豆浆磨好了,煮开了,孙航将粉笔灰撒进豆浆里。我们大眼瞪小眼地盯着豆浆,慢慢地看到豆浆沉淀了,接着把豆花状的东西捞到一块布上,包扎起来,放上重物挤压沥水,第二天果然看到了豆腐,“粉笔点豆腐”成功了。

吃豆腐的时候,我不禁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同时又被孙航的聪明才智深深地折服了。尽管一斤黄豆仅做出半斤豆腐,但在墨脱能吃到豆腐简直就是奇迹。而发豆芽比做豆腐要简单,可我们没有时间照顾和等着豆子长成豆芽。

每当盘中无菜的时候,我都会在院子里游荡,看到认识的干部就上去搭讪,三句话就要绕到人家的菜地上,接下来的结果是人家主动开口问是不是又没有菜吃了,之后就顺利地拿着冬瓜或者辣椒回来了。

作为植物学工作者,我们当然也会找点野菜下饭,比如采鱼腥草(折耳根),那东西在墨脱遍地都是,遗憾的是我吃不习惯。还有一种蓼属植物可以吃,口感酸酸的,如果能够用点肉炒一炒,口味一定赛过腌菜炒肉。

1993年春节前,我们完成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下段的考察,从背崩转移到墨脱县城。春节临近时,我们接到通知去领“供应”,每人半斤腊肉、两筒红烧肉罐头和几包咸菜。可把我们激动坏了。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我们磨了豆腐,做了刀削面,又用腊肉炒了刀削面。县上有个干部还杀了一头自己养的猪,分给了我们一点新鲜肉,我还做了一个水煮肉片。

就这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用“十八般武艺”度过了墨脱9个多月的生活。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中国科学报》 (2017-09-01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