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5
选择字号:
勤劳的松鼠有饭吃

 花鼠  戎可摄

■戎可

松鼠贮藏松子时,总是三两粒一个小坑分散着埋,以为别人找不到。大部分动物的确找不到,松鼠自己也经常忘记,所以松树苗才有长出来的机会。但是花鼠不一样,它们几乎一找一个准。

松鼠科里有一类动物俗称花栗鼠,有25种,有的栖息在树上,有的夜栖在地下洞穴,多数吃植物的花、叶和果实,偶尔也吃吃其他小动物,偷偷鸟蛋之类。25种花栗鼠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美洲,只有一种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边。中国东北到华北、华中一线,也有它们栖息在各种林地里。我们通常叫它们花鼠,也叫西伯利亚花鼠。

这次要讲的,就是阔叶红松林里花鼠的故事。

阔叶红松林生长在长白山到小兴安岭,林子的主体是红松。红松是一种巨大的树松,树高可达三十米,胸径能到一米。红松枝叶浓密,浓密到阻挡阳光,自己稍靠下的树叶都无法生长。倘若能远远地望,每棵红松都像一把张开的长柄雨伞,常绿的枝叶只在树顶五到十米的范围里。它们如果一棵挨一棵,能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下面几乎无物可长。然而,你若真到原始红松林里去,看到的景象却又不是那样。站在松林下抬头,总能看到湛蓝的天空,有风的日子,便会听到松涛如吼。也许就是这风,塑造了所谓阔叶红松林。

小兴安岭土层不厚,下面是岩石。所以红松虽高,根却不深,偶尔风大,便会有红松倒下。1999年伊春一阵狂风,多少大树倾颓,看着让人心疼。但这就是自然,红松倒下了,别的树就有了机会。假使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便会觉得松海如毡,有一棵几棵树倒下,毡上就出现空缺,这个空缺叫林窗。我们跳进林窗,不用抬头都能感觉到,原来被遮蔽的阳光倾泻而下。一株株白桦、云杉、槭树、黄檗、核桃楸、水曲柳,还有更多种类或高或矮,或针叶或阔叶的树木争先恐后地在林窗里长起来。然后,它们又会护着红松的幼苗慢慢长高,一直到补上那个林窗。我们再回到上帝那边,低头看上红松林百年千年,便会明白为什么这林子叫阔叶红松林,那真叫此牖方开彼窗闭,松绿槭红轮替来。

阳光再好,流水再长,树也不能凭空长出来,森林的更新需要种子。有的种子靠风传播,比如白桦,比如云杉,比如槭树,那些种子要么小,要么有翅,要么兼而有之,一股风就能把它们吹进林窗,所以这些树总是先长出来。红松就不行。

红松个头儿大,结出的松塔也不小。那些硕大的松塔要在红松的树尖上长两年,两年里种鳞紧闭,松油密裹,不好吃也没有动物去吃。到了阳光明媚的秋天,小兴安岭慢慢变成红、绿、黄层层渲染的五花山。这时的松塔也变得干燥,种鳞微微张开,动物们便忙了起来,急吼吼地把松子埋到土里藏起来,留到冬天挖出来食用。红松塔大,种子也大,靠风送不走,只有动物能搬运它们。动物搬运者得到的好处,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而红松种子也藉由动物的贮藏,得到了传播,这便是前篇提到的互惠关系。

花鼠该出场了。

花鼠是栖息在地面的动物,平时寻食也在地面。春天出蜇后,稍高的树先得到阳光,花蕾萌发,花鼠也会爬到树上去吃花儿、吃嫩芽。到了夏天,花开满地,它们便不太上树了,毕竟爬得越高越显眼,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秋天,花鼠也能闻到松子的味道,但它们绝不上树,也许是打着什么小算盘。花鼠重不过七十克,松塔却能重到四百克,花鼠搬不动。想爬上红松树梢,一粒粒地掏松子也不行。松塔成熟后,果柄已经不结实,稍微触碰便会脱落。花鼠不过十厘米长,爬上三十米高的树已是不易,把松塔碰掉下树,再爬下树找的工夫,别的动物早已把地上的松塔搬走。花鼠聪明,在树下等,不时地风就把松塔吹掉下来。

秋天的红松林,松鼠是树梢最常见的动物。它们有本事在树上剥了松塔皮,叼着塔核儿运回家,黑身子白肚皮,在树梢上游走得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偶尔失手,松塔掉到树下,它们便怒气冲冲地下树来找,十次有七八次能找到。那两三次的找不到,花鼠就有了机会。它们忙不迭地把松子从松塔里挖出来,塞进颊囊,运回洞穴。它们一次竟然能在嘴里塞进二三十粒之多,一个松塔也不过百余粒松子,三五次便弄光一个松塔。经常,花鼠也会打个时间差,在松鼠下树的工夫里,抢它一嘴,也就难怪松鼠下树时,总是呼呼大叫。

故事没完,松鼠贮藏松子时,总是三两粒一个小坑分散着埋,以为别人找不到。大部分动物的确找不到,松鼠自己也经常忘记,所以松树苗才有长出来的机会。但是花鼠不一样,它们几乎一找一个准。一到秋天,许多花鼠就到红松树下等松塔、找松子。为了节省搬运松子的时间,它们冬眠的洞穴也安在那儿。于是,松鼠主要藏松子的地方,都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林窗,为着就是避开花鼠。你也就明白,若想找红松苗,林窗是个好地方。一旦长出幼苗,三五十年后,这个林窗就到了关闭的时候。

这树上树下的松鼠,真机巧,真忙。

《中国科学报》 (2017-05-05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