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向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24
选择字号:
定价“0.04分”的一本书

 

■郭向云

周末,我在太原南宫逛旧货市场时,看到一本旧书——《“加有标记的”原子》,作者是苏联人。看书名,应该是一本跟化学有关的科普书。书的纸张已经泛黄,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但是封面、封底保存还算完整。

我不禁有些好奇,想知道过去的化学知识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征得摊主的同意后,我打开包装看了看,书中也没有残损缺失的页面,就买了下来。

这本书是1950年出版的,封面是横排的,但里面目录和正文却是竖排的。而且,封面上的书名虽然是横排的,却是要从右往左读。

中国古代的书最早是写(或刻)在帛和竹简上的,成书是一卷一卷的,书尾在卷轴的最里面。阅读的时候,拉开书头,竖着从上到下读完一列,再接着读左边的下一列。对简书和帛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天才的设计。后来有了纸张装订的书,这种古风仍然被习惯性地延续了下来。

新文化运动,西风东渐,一些新派人物开始倡导横排由左向右书写。1950年6月全国政协会议上,陈嘉庚提交了汉字书写应统一由左向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横版。第二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成了横版,此后逐渐普及全国。这本书奇怪的排版格式,正是那个时代新旧交替的一种反映。

书很薄,只有区区数十页,可是封底的定价却赫然印着“基价:4.00”。记得我上中学时候买的书,大多数都是几毛钱一本。这么薄的书,定价居然4元!

突然想起母亲曾说过,以前1万元旧钱换1元新钱的事。这本书的定价很可能是使用旧货币。1950年的4元钱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从网上查资料得知,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分别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面值分别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和10元。这次,还发行了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兑换第二套人民币1元。这么一算,这本书的定价才0.04分,可以说是我书架上最“便宜”的书了。一本薄薄的小书见证了一段历史。看着摆在面前的这本小书,那些被时间长河冲淡了的历史,重新在我脑海里变得真切、变得触手可及。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xiangyun)

《中国科学报》 (2017-03-24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