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24
选择字号:
我的BBC之缘


 

■周健

事情还是要从30多年以前说起。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信息及其传播与当下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从住校读高中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收听“敌台”,其实就是BBC、美国之音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中文节目。

因为几乎没有学过英文,所以也听不懂英文节目。然而,那些来自境外的信息,关于中国的、世界的,却让我如痴如醉,几乎每天都听,还常常在学校熄灯之后将半导体收音机放在被子下面,躲在被窝里听。每每听到那些熟悉的电台呼号和音乐,就热情高涨、心潮澎湃。时至今日,“这里是伦敦BBC广播电台”“This is a voice of America”,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节目中的一个栏目名称:“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等播出语,包括其节奏、音质、音色都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直到工作数年之后,我依旧保持着收听这些电台的习惯。1986年上半年的某一天,从BBC中文节目中听到一则征文启事,主题是关于“世界和平”的,内容不限,字数有限,好像是几百字的要求,录用文章将在“听众园地”栏目中播出。

我思量一番之后,写就了一则短文,从邮局买来一个国际信封(那时候邮局卖信封是分类的),将稿子寄了出去。短文的原稿早已遗失,只记得文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投稿。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国际邮件,邮件的翻译人员在信封上用中文写了我当时所工作的机关名称,那是一个中国内陆县级人民政府的卫生局,机关工作人员很少,也没有与我同姓同名的,因为这个信封上的收件人只有两个字的汉语拼音。我看了看信封的透明窗口内的文字,“BBC”三个字母跳进眼帘,于是猜想是关于我给他们投稿的事,拆开信封一看,信是中文写的,告诉我投稿被接收了。真还有些意外,这让我很是高兴了一阵子。

BBC的来信告诉了播出日期,于是准备好卡式收录机,专门去买了一盒索尼录音磁带,到节目播出的时候,便将其录了下来。这盒磁带保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搬家才弄丢了。

节目播出后的一段时间,邮递员再次送来一封国际邮件,从信封上看和上次邮件差不多,打开一看,是一张支票。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国的支票。从银行兑换出来几十元人民币,印象中比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又过了几个月,BBC还播出了我写的一则读书笔记,《深宫孽海中的伊丽莎白一世》。

这就是我的“BBC之缘”。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30多年过去了,往昔那些曾经触动过心灵的岁月故事,依旧历历在目。

(http://blog.sciencenet.cn/u/j6789)

《中国科学报》 (2017-03-24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