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4
选择字号:
现代版僵尸故事

 

■星河

【这就是所谓的群体的残暴,这就是多数人经过举手表决的暴虐与恶行。】

在很久以前的录像时代,看过一部美国版的鬼片,后来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没有翻译,没有字幕,所以开始只能猜。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鬼”被释放出来,开始危害人类。但后来就越看越明白了:这些“鬼”会攻击人类并致人死亡,而且最令人无奈的是,死去的人马上会变作新“鬼”,像原来那些旧“鬼”一样攻击人类。

这就很麻烦了。被攻击的人类要么等待袭击,要么将对方打死也就等于制造了新“鬼”。一时间人类几乎陷入绝望。最后,当所有的“鬼”云集一处准备向人类发起总攻时,总统按下了核按钮……当时我就想:虽说核选择往往是人类无可奈何下的最后选择,但被核弹毁灭后的“鬼”们,难道不会全部化作更高阶的厉“鬼”?

这是一类典型的“吸血鬼”故事,因为在传说中某些吸血鬼的特征就具备“吸血”的传递性:一旦被感染,马上同流合污,成为吸血鬼的新帮凶。在欧美文化中,有关吸血鬼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个离奇传说而真的具备现实基础;英年早逝的科幻作家柳文杨生前曾撰文分析过这一现象,援引的资料中就详细提及:历史上所谓吸血鬼也许只是某种厉害的传染病患者罢了。

前述铺垫,主要是为了引出韩国电影《釜山行》。其实《釜山行》的科幻因素很淡,但这部作品在因突发事件而解读人性方面,与科幻作品可谓异曲同工。封闭的火车环境,随时可能遭受传染的险境,《釜山行》却把这种危机感具象化了——不再是病毒感染而导致患病继而再导致传染,而是被害者一旦被咬马上感染接着便成为施害者,立竿见影,见血封喉。

面对这种情形,逃生自然是第一要务,所有的恐惧都来源于此。但是,还有另外一重隐含的恐惧,那就是当事者往往会面临一种两难的选择: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旦被吸血僵尸袭击咬中,马上就会改换门庭,成为极具威胁的新吸血僵尸。在影片中,当一行人越过危险车厢前往安全车厢的途中,那位男中学生就面临了这一难题。

在上述那部美国鬼片里,就充斥了一条又一条这样的“传染链”。最后有一组封闭房间中的镜头:年轻男子躺在恋人年轻女子的怀里奄奄一息,但他刚一死亡马上反扑过来。最后,一名老者带领年轻女子逃上房顶,他揽住女孩,把枪顶在她的头部——只要那名男子冲上来,他就射杀女孩,然后自杀。最后一个镜头,就是男子一拳击开楼顶的隔板——画面就此定格。

然而,这恐怕还不是最令人恐惧的,最让人震惊的,是健康者为了保护未受感染群体的“纯洁性”,对于从感染者那边逃过来的幸存者,采取了一种拒绝接受的态度:冷漠只是最轻微的,更严重的就是拒之门外——锁住通道门,宁愿眼看着他们死于吸血僵尸手下,也不肯开门施救!

——这就是所谓群体的残暴,这就是多数人经过举手表决的暴虐与恶行。

所以当侥幸逃生者被大多数人驱逐时,一名年轻的女中学生跟着被驱逐的同伴离开,因为她认为——“在这里我觉得更可怕”。

又是一番感染与减员,最后主人公小女孩的父亲,一个曾经十分自私而在这场浩劫中终于回归正直的男人,知道自己被感染后将会变得多么可怕,于是毅然跳下了机车——涤净罪恶,彼岸重生。

——也许这部影片在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早已被这个社会玷污了,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底线,不去害人。

绝望永远没有终结——当孕妇和女童这最后两名幸存者穿过隧道向前走来时,在无法确定她们是否被已感染的情况下,上级居然下令射杀!

她们逃过了千难万险,却真的无法逃脱来自友军的子弹?

不错,有时为了整体是要牺牲局部或者个体的利益,有时甚至不是利益交换而是生命的丧失,但那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绝非一种可以理所当然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则。近年来,一些理性到极致的科幻作品似乎开始大肆宣扬这种观念,打着为了全体的旗号对个体疯狂绞杀,这难道就是我们对绵延了数千年人类文明的有效表达吗?

孟德斯鸠说过: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中国科学报》 (2017-02-24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