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秀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13
选择字号:
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遇到人类

 

■吕秀齐

喜欢旅游,也算去过一些地方,特别钟情美好的自然景观,每每看到那些奇特、令人震撼的地形地貌景观,脑海中就跳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比喻,总感觉人类的力量有限,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师、雕刻师。

所谓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也许最能打动人,但人类聚集的地方,亿万年来形成的原生态景观早已受到破坏。当然,大自然也在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地震以及火山爆发等就是一个毁坏再创作的过程,当我们为前不久发生在九寨沟的强烈地震,破坏了我们看到的美妙自然景观而惋惜时,也不要忘了这些自然景观正是亿万年地震等引起的地质构造变化造就的。

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一直存在,尽管这种影响并不一定在短期内显现。不管怎么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量作品,早已打上了人类干预的烙印。

自古人类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不断进行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各种规模的水力建设、矿业开采等,一直没有停止,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会尽力营造好的景观效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开发。

大自然加人工雕琢的生态之作,在深受人们欢迎时,也潜在着生态风险。

发生九寨沟景区的7级地震,再度引起人们对涉及水利建设、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新一轮讨论。各种矛盾暴露出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有不同的观点。有专家认为,水利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甚至会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如何规避地震灾害等的影响、保一方平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事情,如何权衡利弊,专家的任务艰巨,政府的决策艰难。

不久前,科学网博主李学宽去了一趟待开发的陕北雨岔大峡谷,拍到了可与美国的羚羊谷媲美的自然景色,这也让圈子里的很多朋友对那个地方蠢蠢欲动。

据了解,大峡谷很快就要进行旅游开发,具体的方案不清楚。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不破坏那里的生态,又能保证游客安全和比较好的旅游体验。不经过充分的环境评估、论证,如果匆匆开放景点,会不会有问题?我有点担心。有些地方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可能会采取边开放、收费,边完善景区建设的方式。但开发建设太快,往往会出问题,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很难恢复。

久居城市的人们,更喜欢看原生态的景观,但这些所谓的原生态又能保留多久呢?前些天,我去甘南藏区拉尕那,体验了一晚没电、没自来水的所谓“原生态”生活,当地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海拔高,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通自来水不容易,电力供应也不稳定,朋友听我说了这里的情况后,很少选择在这里过夜,自然也无法体验夜晚漫天繁星、接近原生态的生活了。

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甘南来了游客,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从他们脸上可以看到些许的满足。但基础设施不行,就难以吸引更多的游人。如果有人愿意投资,开发像拉尕那那样山谷的旅游,让藏民迁出,建起像样的饭店,周边公路交通服务等配套设施大幅度改观,情况会怎样?可以想象,山谷的自然风光一定会受到影响,同时原生态景观会大打折扣。但当地政府和藏民应该会欢迎,谁不希望生活往好的方向改观?

偌大的中国,好山好水好风光,有待开发的景点非常多。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新一轮的旅游开发热已经到来。但面临的问题多多,无疑,解决环境生态保护问题应该排在前面。我们首先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遇到人类的干预,可以呈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之美,也可能伴随瑕疵。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如何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是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的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利用,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中国科学报》 (2017-10-13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