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8-27
选择字号:
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
磁共振成研究大脑功能最有效手段之一

 

本报讯(记者黄辛)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近日在上海举行。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吸引了30多个国家近700位著名科学家参会。专家学者围绕“磁共振技术发展与生命科学”的主题,交流了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固体核磁共振方法、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电子自旋共振/四极共振/磁共振谱、核磁共振超极化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大会还授予国际核磁共振领域里的知名学者——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教授Hans Wolfgang Spiess和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教授Shimon Vega国际磁共振大会奖,以表彰他们为磁共振技术研究和发展所做的贡献。

本次大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表示,磁共振技术不仅是物质微观结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也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核磁共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多维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溶液蛋白构象、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相关学科的面貌,相关的发明人(共7位)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核磁共振本身仍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磁共振在脑研究中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目前研究大脑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国科学报》 (2015-08-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血压应控制在多低?新研究给出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