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选择字号:
机器人“写手”上岗

 

新闻是如何见报的?一篇新闻的出炉离不开记者的采访和写作,不过这一工作也正在交由机器人完成。

近日,新华社就迎来一位特殊的新员工——机器人“快笔小新”,并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这位新员工可以完成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的自动撰写。

这并不是第一个“写稿”机器人。早在今年9月10日,腾讯财经一则标题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的新闻就由机器人“捉刀”,署名Dreamwriter。这篇报道文从字顺、数据翔实,关键是完成速度飞快,仅用一分钟就成稿发布。

而在去年7月,美联社就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报道公司业绩,其执行主编费雷拉声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记者工作量。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套系统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类似的报道,而且风格与美联社记者撰写的如出一辙。

有人因此担心,既然机器人都可以写稿,那么记者该何去何从?

其实这种忧虑为时尚早,因为财经报道虽然在商业报道中不可或缺,但是大都风格统一,且内容单调枯燥,又对准确度和速度要求很高,人工编写比较费时费力。为此,美联社在去年夏天与Automated Insights(AI)公司达成合作,使用他们的Wordsmith平台自动生产财报报道的内容。

在经过一系列试用修改的过程后,真正不经人手的全自动生产内容在2014年10月开始,现在这套系统撰写的报道,错误比以前人工编写的更少。相对的,枯燥的工作交由机器人后,记者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更需要独特角度和思考的报道。

同样,在国内机器人写手也担负着类似的工作,它们写稿的核心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在写稿之前,机器人要先从海量资讯中找出符合主题需要的或最受关注的数据,然后通过算法,把信息重新排列组合,最后套用固定格式的模板,用人们能够接受或新闻报道要求的格式呈现出来。

至于第三个环节的“模板”,针对不同的新闻稿件类型,一般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格式,比如领导人会见、体育赛事播报、财经数据发布等。需要技术上根据各业务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的框架,软件自动抓取数据后套用对应的模板,即可生成不同类型的稿件。

而从新华社目前申请的两项专利《一种面向短新闻的机器写稿方法与装置》和《基于模板自动生成新闻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看出,该软件距离智能还相距甚远,只是被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在使用。

虽然目前机器人所写的稿子拼凑感都比较强,感觉是在网上抓取数据和评论后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是这依然是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更进一步体验。至于那些需要深度和思想性的稿件依旧需要记者完成。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机器人必将会越来越智能,也必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代替人类工作,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鸣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5-11-27 第7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