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选择字号:
加快推进技术转移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京冀技术转移纪实


 

①2015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成立分中心。这是揭牌仪式现场。


 

②2015年11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落地定州签约仪式”现场。

 

③2015年11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落地定州签约仪式”在定州市举行。


 

④2015年9月24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赴河北省定州市开展调研座谈,听取定州市政府和企业对京冀创新合作的需求。

■本报记者 斯峒

11月23日,雪后初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落地定州签约仪式”在定州市举行,北京16个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签约,技术转移意向合同额近3亿元。这是北京市赴河北省科技厅挂职副厅长伍建民大力推动京冀创新合作取得的工作成果,也是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面向河北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现挂职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伍建民,定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辉,定州市副市长李永侃,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主任黄平,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主任李昆山,河北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孟志国,定州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约仪式。

坐落在中关村西区的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是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共建促进国际国内技术转移的专业服务机构。近年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资源共享、市场开放和政策互动机制,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添砖加瓦。

这次16个技术转移项目“花落”定州,从刚开始的调研座谈,到技术转移供需对接,再到11月23日的项目签约仪式,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作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发展的“推动者”,以及这次16个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落地的“操盘手”,伍建民向记者讲述了这几个月来协调推动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进河北的一幕幕故事。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设立分中心,面向京津冀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初具雏形

7月24日,北京市与河北省在北京联合召开“京冀互派百名干部挂职欢迎欢送大会”,共同启动互派干部挂职工作。北京和河北各自选派了100名挂职干部,到对方的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挂职,这是近年来京冀两地规模最大、领域最宽的一次干部挂职互派。作为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和北京市100名挂职干部之一,伍建民来到河北省科技厅挂职担任副厅长,7月底就踏上了到河北挂职的征程。

8月初,河北省科技厅举行了党组(扩大)会议,确定了伍建民的工作分工,主要负责协调推进北京和河北创新合作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协助分管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有关事项。其中的一项具体工作就是协调推进河北科技“三平台两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三平台两中心”,也就是“中国国际技术转移河北分中心”“京津冀技术交易河北中心”“创业训练营河北创业培训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为河北科技改革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最初是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于2012年3月签约共建的,致力于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技术转移核心枢纽,并选址在中关村西区的地标性建筑——鼎好大厦。2013年4月,科技部、北京市联合发布实施《关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的意见》, 决定在中关村西区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同年9月,科技部、北京市举行部市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工作会议,双方签署《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合作框架协议》, 并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升格”成为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建机构。截至目前,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已吸引了120余家国内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并与美国、意大利等40余个国家的300家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伍建民自挂职伊始,就一直大力推动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落地的有关工作。这次北京赴河北挂职的100名干部中,北京市科委还派出了3名干部在河北省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公司)挂职,分别是:平宇栋,挂职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资源开发部副经理,他来自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该中心是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单位;尉黎,担任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哲,挂职河北科技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部副经理。伍建民和这3名干部在石家庄组成了一个工作团队,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协作支持,共同推动北京河北创新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是北京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旨在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品牌优势、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优势、科技资源整合优势、技术转移聚集枢纽优势、技术交易平台优势等五大优势,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科技需求,面向北京、全国乃至全球征集技术、筛选成果,促进国内外的先进适用技术、科技成果在河北省实现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业加快发展,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将按照“1+13+6”的发展格局进行建设运营。“1”,是指“河北分中心”,位于河北科技大厦,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和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合作共建。“13”是指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和2个省直管市建设工作站,形成覆盖河北全境的扁平化服务网络。“6”,是指面向河北开展6项技术转移服务,即:企业需求对接,新技术新产品落地,专利转移交易,国际创新交流,经纪人队伍培训和科技金融服务,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伍建民的推动和协调下,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在10月23日举行的“双创促转型,河北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上正式揭牌。北京技术交易中心主任黄平、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共同为该中心揭牌。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河北省副省长许宁等省领导见证了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的揭牌。

当时,在揭牌仪式现场,伍建民看到“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的牌匾,揭去红布露出真容的时候,脑海中回想起自8月以来为之奔走协调的心路历程,真正感受到了这块牌匾的重量、分量和意味的责任。

技术转移调研,了解定州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准需求”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既然已经亮相,紧接着就要“出征”,在河北人民面前展示她的“真本事”。到底在哪里练练“真本事”呢?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的定州,就成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展示“真本事”的合适地点。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市,具有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节点城市。2014年,定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了8.5%,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在河北省各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为河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省辖市之一。定州市被确定为5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农村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市、智慧城市试点市。2015年9月,定州市与省科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定州已形成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煤碳化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定州经济开发区成为河北省40个京津功能疏解承接平台之一,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9月24日,伍建民带领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都创新大联盟、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到定州市考察调研,与定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定州市科技局组织河北万通金牛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中仓化肥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会上,定州市科技局局长张心介绍了定州基本概况、推进科技创新的做法和成效、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以及定州与北京的合作项目情况。12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讲述了企业创新发展对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的需求,提出了若干个定州与北京合作项目的建议。

促进京冀技术转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周密细致的调研考察和交流座谈,定州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逐渐“抽丝剥茧”,呈现在伍建民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人员的面前:

定州的主导产业是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和食品加工。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制造整车环节发展良好,但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少,汽车研发、汽车服务业缺乏;煤化工下游产品少、链条短,煤炭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食品加工业体现在农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

定州传统产业主要是铸造、体品、塑料加工、钢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各行业企业总量多但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集聚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竞争优势不明显。

定州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约占28%,第二产业为47.3%,第三产业为25%,已经完成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结构的转变,但是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二产不强,三产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是,一产占地区生产总值较大比重;二产传统产业比重大,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部分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仍然不高,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三产比重低,优势产业主导作用不明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压力大。

定州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技术转移的宏观需求。伍建民会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都创新大联盟、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定州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和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将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需求进一步梳理和凝练,力求做到精准、细致和具体,为下一步的供需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精准对接”,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呼之欲出”

10月23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两场“大戏”在石家庄和定州同时上演。在位于石家庄裕华东路的河北科技大厦,“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在“双创促转型,河北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精彩亮相。几乎在同一时间,在石家庄东北方向80公里的定州市,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织的14位专家来到定州,与定州企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富有成效的“精准对接”。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定州开展的精准对接,是根据定州市提出的11项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在首都创新大联盟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次沟通筛选的基础上,组织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4名专家集体赴定州,深入车间工厂,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精准对接。双方初步达成意向,推动中药散剂转悬混剂技术、功能性微生物肥料研制技术、苗圃智慧管理系统、核桃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苗木栽培新技术和再生资源园区规划建设等6个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落地实施。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精彩开局”,16个技术转移项目落地定州

11月23日,河北定州,雪后初霁,“瑞雪兆丰年”,久违的太阳也从浓密的云层中探出头来“助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落地定州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北京16个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落地。这是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的“精彩开局”。

在这次签约仪式上,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都生物肥料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与河北中仓化肥有限责任公司、首都创新大联盟与河北万通金牛有限责任公司、药用植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河北德胜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与定州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技术转移合作协议。据统计,功能性微生物肥料研制技术、苗圃智慧管理系统、核桃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苗木栽培新技术和再生资源园区规划建设等16个项目在定州实现落地转化和示范推广,技术合同意向额近3亿元。同时,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定州建立了工作站。相信这批项目在定州的落地应用,将为定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动能。

看到北京的科技创新联盟和高校院所跟定州企业签约的场景,伍建民感到很高兴,主要是由于自己以及工作团队两个月来推动协调的京冀技术转移合作项目终于有了“着落”,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有了第一场比较精彩的开局。同时,他对记者说,他并没有放松下来,而是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因为“技术转移合作项目签约,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想让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伍建民对记者表示,他将会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强协调沟通、强化支持配合,密切跟踪技术转移项目在定州的落地进程,协调解决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让这一批技术转移项目能够尽快在定州落地实施,尽快见到成效,为定州经济社会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增添新的内涵和新的动力。

《中国科学报》 (2015-11-27 第6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