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选择字号:
文质朴素 行者无疆

路明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路明是谁?

物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物理老师、健身教练、资深驴友、App“ONE·一个”常驻作者。

他是“后排的路明”,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后排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是“后排”的?后排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和意义吗?

路明:因为个子比较高,初中之后一直坐在教室后排。等上了大学,也依然习惯性在教室后排找座位,想听课就听课,不想听可以睡觉看小说。后排有我的记忆,有我的兄弟,也有我虚度的时光。

很久以来,我观察世界的视角,来自教室的后排。等我自己当了老师,站上讲台,看到后排那些嘻嘻哈哈、歪歪扭扭的男生(女生很少会坐最后一排),不禁莞尔,就像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中国科学报》: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话,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

路明:第一个是“轴”。考大学,很多人奔着金融、管理、软件这样的热门专业去,我的第一志愿是物理。找工作,有机会进外企,或进机关当公务员,最终选择做老师。写文章,有圈内人建议我多写写玄幻、穿越以及青春爱情小说,容易火,好赚钱。我笑笑,依然故我。

人生路上,我一直是个逆行者,从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像程序一样坚持,像单细胞动物一样执着。事后证明,我的很多选择是错的。即便如此,我也心甘情愿、一意孤行、愿赌服输、屡教不改。

第二个是“守”。我听老歌;看老电影;喜欢的书会反复读;运动鞋只穿耐克;手机一直用诺基亚;相同款的袜子买二十双;一样的T恤买十件,天天换着穿。以致有学生问,老师,你从来不换衣服吗?

选择太多,而我不愿去选择。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中,我愿做一个像素,守着自己。简单就好,本色就好。

第三个是“野”。不愿过循规蹈矩的生活,所以才旅行、写作,所以才渴望不一样的人生。心野,但没有野心。

许先生

《中国科学报》:新书《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中,如果只推荐一篇,会推荐哪篇?

路明:《许先生》。凌晨三点,写到许先生那段,抑制不住的泪水。伏案痛哭了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写。

许伯威先生是我大学《量子力学》的老师,上他课的那个学期赶上“本科教学评估团”前来视察,学校极为重视。一天上午许先生正在上课,一位教务处领导冲进教室,揪住一位正趴着睡觉的学生,要记他的名。

我听见许先生的声音:“请你出去。”

领导愣了:“这不,我给你整顿课堂纪律呢。”

“那么,请您尊重我的课堂。”许先生顿了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不希望学生上课睡觉,但我捍卫他们睡觉的权利。现在,请你出去。”

领导脸憋得通红,犹豫了一下,怏怏走了。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今天想起这句话,依然抑制不住热泪滚滚。

没错,我就是那个上课睡觉的本科生。

从那天起,我没在许先生的课上开过一分钟小差。期末成绩就是吧,是我四年本科的最高分。

我们是许先生教的最后一届学生。一年后,我直升本校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现在在我的课上,我坚持不点名。我对每一届学生说着许先生的话——我不希望你们翘课,但我捍卫你们翘课的权利。

2007年4月29日,许先生因病去世。按先生遗愿,丧事从简,谢绝吊唁。

我不知道,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粒子轰击了另一个粒子,一个波经过了另一个波,抑或是一个量子态纠缠着另一个量子态?我只知道,在那样一个时刻,有一个人、一句话击中了我,照亮了我,改变了我前行的方向。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

路明:教师就是一种职业,三百六十行之一。和别的职业一样,靠本事吃饭。教师是最普通最正常不过的人,无须被神化,也不必矮化丑化;发不了横财(贪污科研经费者另说),也不是越穷越悲情越好。

职业本无高下卑贱之分,但教师有其特殊之处。“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言传,还有身教。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如同放大镜,高尚者恩泽更大,卑下者伤害更深。

我欣赏莫言的一段话: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我愿意当这样的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

四个身份

《中国科学报》:物理老师、作家、健身教练、资深驴友,四个身份带来最大的乐趣是什么?这四个身份如果要逐个放弃的话,会如何排序?

路明:物理老师和作者(从不认为自己是作家),带给我思辨的乐趣;背包客和健身教练,带给我身体的乐趣。

这四种身份是我不同的侧面,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一个人。正如磁铁的N级和S级,无法分割。毕竟目前尚无法证明存在磁单极子。

《中国科学报》:身为作家和老师,收到过的来自学生和读者最难忘的反馈是什么?

路明:“在你的文字中看见了自己。”

“老师,这次考试我挂了,重修还找你。”

《中国科学报》:写作的灵感来源主要来自什么地方?

路明:始终记住,自己是个业余作者。有灵感就写,没有灵感坚决不写。不去想发表,不去想出版,不去想遥远的文学奖。写作只为表达内心,而灵感来自真实的生活。当初一件寻常的小事,多年后想起,可能会有特别的意味。

聊聊未来和欣赏

《中国科学报》:未来有何旅行、写作或者其他的人生计划?

路明:40岁之前,登顶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暂定慕士塔格。没有写作计划,但有阅读计划。从前看翻译的作品比较少,之后会有意识地补齐。

《中国科学报》:未来有写科普的计划吗?物理怎样会变得比较有趣?

路明:科普需要更深厚的积淀,不仅是物理的,也是文学的。这或许会是我将来写作的方向。

物理本身是有趣的。身为物理教师,只需要把这些有趣的事情告诉学生。

《中国科学报》:你最欣赏的物理学家和作家是谁?

路明:霍金和史铁生,两尊轮椅上的图腾。霍金留下《时间简史》,史铁生留下《命若琴弦》,配得上命运赐予的苦难。他们都是遥远的鼓舞过我的人。

《中国科学报》:你目前正在读或者希望推荐给大家的书籍或者电影有哪些?

路明:《繁花》,关于上海的文字,这篇最过瘾;《情书》,关于青春的流逝,这部最感人。

《中国科学报》 (2015-11-27 第5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