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宝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选择字号:
延迟退休年龄应做到统筹兼顾

 

■林宝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我国目前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女工人为50周岁,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以更早。笼统来看,在所有国家和地区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中,中国男性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应该属于高低适中,60岁和55岁还分别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男女退休年龄,而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则较低。如果进一步考虑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则中国男女的法定退休年龄确实相对较低,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可以列入最低之列,很有改革的必要。

延迟退休年龄是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调整,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也是未来发展中国家将陆续跟进的一项措施。当前,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趋势明显。美国、日本等国历史上均延迟过退休年龄,有的还是多次延迟退休年龄,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80年代政府才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0岁,女性56岁,90年代初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渐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均延迟了其退休年龄:澳大利亚1952年以后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将在2017-2023年间从65岁延迟至67岁;德国将在2014~2029年间将1964年以后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至67岁;希腊在2011~2013年将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5岁,并在2012年12月份将所有人口的退休年龄延迟至67岁;爱尔兰则将于2014年将退休年龄延至66岁,2021年延至67岁,2028年继续延至68岁。还有许多国家如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也均延迟了退休年龄或制定了相关方案。

中国已经到了应该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期。首先,延迟退休年龄是对人类寿命延长和人口结构变化的一种反应。随着寿命延长,必然要对延长的寿命在工作和休闲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寿命延长必然导致工作年限也相应延长。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所抚养的老年人口也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劳动年龄人口延长劳动年限。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预期寿命迅速提高,都需要在退休年龄上有所反应。其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有利时机。“十三五”时期劳动力市场有可能向供给不足转变,延迟退休年龄将很好适应这一转变。另外,目前我国退休年龄较低,大量低龄退休老人身体健康、经验丰富,自身也有继续工作的意愿,过早退休是对其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因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对低龄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但是,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是一项牵涉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在制定方案时做到统筹兼顾、设计周详。重点要作好三方面的统筹:一是统筹兼顾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形势。延迟退休年龄将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形势均产生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必须统筹考虑社会保障状况和就业状况。设计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要尽量减小对二者的冲击,根据社会保障资金平衡状况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状况努力寻找一个对二者均有利的方案,把握好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和节奏。二是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毫无疑问,任何改革均将有利于一部分人,而有损于另一部分人,延迟退休年龄也不例外。为了减小改革阻力,必须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三是统筹兼顾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改革属于一朝决策、影响数十年的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关键是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各个领域要尽量看得远一些,避免只顾解决眼前问题,忽略长远隐患的做法。对一些中长期影响,也要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

小步慢走的渐进式改革正是基于统筹兼顾各种情况的必然选择。渐进式改革可以减小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者个人的冲击,增加社会心理的适应过程,有利于减小改革的负面影响和阻力。在此之外,改革中还应该引入弹性机制,以帮助人们趋利避害。改革中,首先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允许人们在新旧两种制度之间选择退休年龄;其次可以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5年退休,但养老金标准将比按照法定退休有所下降;也可以高于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养老金标准可适当提高。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在退休年龄弹性空间设计上,适当向女性倾斜,即女性的提前退休年龄可以略微宽松。

当前,延迟退休年龄还存在许多争议,应该早出方案、早寻共识,久拖不决并非良策,当然在方案设计上要尽量考虑民众利益,在宣传上尽量解答民众疑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能够顺利推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5-11-27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