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红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选择字号:
“做云时代的新主人”
——第八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侧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左一)正在观看参赛选手演示作品。

■本报记者 计红梅

“Chpoi”“Minecraft”“Star of stars”……11月15日,当身为主持人的天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孟昭鹏颇感费力地念出这些拗口的名字时,走上台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20支参赛队伍的选手。

自4月8日开赛的第八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终于在当天圆满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这次大赛的评价是,“比赛的主题非常前沿,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也符合‘互联网+ ’的要求。”英特尔公司亚太研发中心总经理暨软件与服务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次的参赛作品“超出了我的预期”。

来自生活的创意

梁昊是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在第八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开赛前,他不小心丢了钱包,而这却成了他们团队此次参赛作品的创意来源,“为什么不能像取电影票那样验证身份信息、提取现金、取火车票呢?”

11月14日,此次大赛决赛现场,梁昊告诉记者,他和刘柳燕等其他三人组成的“The One”团队基于云计算和识别技术开发了电子钱包App“A-Level Wallet”,希望能把用户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数字化后安全地存储和使用。“我们的创意来自于生活。”他们自豪地说。最终他们的作品获得了此次大赛的一等奖。

和“The One”一样从生活中寻找创新灵感的团队还有很多。来自上海交大的Time团队,凭借其开发的“Real Detector智能坐姿矫正平台”最终摘得大赛特等奖“英特尔杯”,同时获得“最具企业潜力奖”。这项荣誉给他们带来了3万元的奖金和到英特尔实习的机会。汤晓旭是Time团队的队长。她告诉记者,他们创意的出发点是关注生活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最终发现了颈椎病这一因坐姿而带来的麻烦。“我们查了一下,全国大概有10%的人口在遭受颈椎病的困扰,而目前还没有类似的产品解决这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不如自己做一个。”

与Time团队不谋而合,北京邮电大学Hayate团队也开发了类似的应用。他们使用普通的3D体感摄像头,捕捉人体的角度形成节点信息,生成人体骨架,提醒人们不正确的坐姿。

为什么同样是坐姿矫正类应用,Hayate团队最终只获得了三等奖呢?英特尔感知计算事业群中国区总监汤振宇告诉记者,这两个应用主要的区别是,Time团队的作品在使用电脑的同时就可以随时监控坐姿的正确与否,而Hayate团队的应用则需要把线拉到一两米远的地方。“评委们经过白热化的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利用技术创新的时候,不能生搬这个技术,而是要利用技术内在的特点以自然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本土人才也优秀

“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主办,天津大学软件学院承办,英特尔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云计算”,首次尝试应用OpenStack开源云计算平台,鼓励选手采用英特尔RealSense3D实感技术,设计感知计算领域的创新作品。

决赛现场,倪光南逐一观看了选手的作品。他表示:“与我这段时间参加的许多软件大赛相比,此次大赛有两个特点,一是主题比较集中,主要围绕云计算和3D实感技术;二是非常前沿,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两者都是很新的技术。”

“这次比赛的题目应该说略难了一些。”已多次参与“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的孟昭鹏说。

而对汤振宇而言,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参赛的大学生很多是本科生,但他们的想法却超出了条条框框。在英特尔工程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带给了我们出乎意料的惊喜。”

本次大赛评委会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崔晓晖注意到,这次很多项目通过结合英特尔最新的实感技术,开发了诸多教育、医疗、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许多项目还包括了成熟的商业计划、完整的推广与运营模式,体现了大众创业的时代特征。

由本次大赛谈到本土人才培养问题时,何京翔表示,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有7位首席工程师,他们都是英特尔的技术领军人物。而他们没有一位是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全部是本土培养的工程师。“谁说我们国内的大学培养不出一流的工程师?谁说我们国内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何京翔反问,“关键是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培养,怎么提供能够创新的环境。”

创新与创业

创新无疑是这次比赛的“关键词”。崔晓晖告诉记者,此次大赛评选最关键的指标就是思维是否创新。

而评委之一的英特尔开源技术(上海)Android操作系统研发经理冯晓焰补充,除了创新性之外,评委们还要考虑作品质量、用户体验,甚至文档的演示和讲解过程都是影响打分的因素。“这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软件的创新大赛还要从实用性考虑,只有创新而没有考虑完成度等其他问题,我不认为可以获得大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热潮的背景下,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成为大家必谈的话题。对此,作为一名本科生,汤晓旭的回答显得非常成熟。在她看来,“创新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但有创新不一定要创业。是否创业要看个人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目标定位,应理智和谨慎一些”。

崔晓晖对此十分认同。他说:“创新和创业是不一样的,创新是无时无刻不在创新,而创业不仅提供技术方案,更多则有赖于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个性、背景,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不过,作为软件学院院长,崔晓晖表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环境、目标选择未来的方向。

倪光南和何京翔都认为,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浪潮中,中国的人才、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全球都是居于第一梯队的,不输于欧美。

何京翔希望,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同学们都能够“在这个云计算、智能互联的时代,做时代的新主人”。

《中国科学报》 (2015-11-26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