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选择字号:
传播模式创新应多些“趣味”

 

■李晨阳

“今年高考作弊又出新招,多位学生用脑电波串通答案”“机器人将雇主告上法庭,哭诉三年从未充满电”……当你打开微信,却冷不防在多家媒体的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头条新闻时,会不会一瞬间不知今夕何夕?这些新闻都出自某互联网公司发起的一项创意推广宣传活动,名为“来自未来的邀请函”。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较为成功,且极富特色的传播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意”。更重要的是,这里体现的创意是双向和多层次的。活动主办方的创意和活动参与者的创意,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既突出了“科技创新”主题,更点燃了大家对会议的好奇和期待。除此之外,还可以集思广益,为开拓科研新方向而汲取灵感。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有一大批精英人才凭借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源和点子走上了“众创”之路。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创业和创新的门槛很高。“我有想法,但是没门路,所以无法实现”的情况并不少见。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推广模式,则给人以启迪: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吸引不同行业、身份、教育背景的人加入讨论;以恰当的奖励形式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欲和竞争意识。这样的形式,或许真能比一本正经的通告、文件更有效果呢!

笔者认为,这样的现象表明我们并不缺少展示的欲望和创造的活力。人们需要的,往往是一个触发器——趣味。就像科普作品贵在有趣一样,科研成果、科学理念、科技活动的传播,也应当是有趣的。只有当“科学有趣、创新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时,众创的浪潮才能涌向更为开阔的格局。

用创意点燃创新,用趣味引爆活力。这样的模式值得点赞,值得推广。

《中国科学报》 (2015-11-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