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选择字号: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白皮书“把脉”中国科研
中国科研处在一个转折点上

 

本报讯(记者冯丽妃)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PG)11月26日凌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了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旨在为处于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依据的是近期NPG对1700多名中国一线科研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

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科研的平均学术影响力与其产量增长之间仍不匹配,如以作为学术影响力标尺之一的“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指数”(NCI)来衡量,一些学科领域尚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中国经济一样,中国科研也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珺说,“白皮书中的一系列建议和解决方案都基于第一手的广泛调研,并明确了针对科研人员所反映的问题。目的是帮助中国在转型过程中更加成功。”

白皮书首先关注了中国科研的一个良性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长期困扰中国的“人才外流”正逐渐转变为“人才回归”。这种趋势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科研地位的日益提升,以及中国科学家对国家未来不断增强的信心。

“NPG之所以会作这份报告,正是因为中国科研的快速发展。从文章发表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主流的科研国家,而且他们认为今后中国的科研发展潜力比现在更值得重视。”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沈健参与了此次调查。

同时,调研报告结语中写道:“中国科研生态系统各基本组成要素的发展局面十分乐观,但依然有一些障碍困扰着科研人员,不利于建设一种认可和鼓励求精创新的科研文化。”

例如,在科研资助方面,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助;3/4的受访者认为,对潜在影响和实际价值尚不清晰的研究项目,应该予以资助。在科研实施方面,报告建议,科研机构可减少资深科学家的行政工作负担;提升撰写论文和资金申请的培训,以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全球竞争等。在科研传播方面,白皮书指出,尽管中国科研人员已意识到向公众传播科学的重要性,但只有一半左右的受访者在过去三年实际参与过这类活动。

多位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科研处于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比如,国内的科研经费支持和投入在日益增长,很多在发达国家已获得正规职位的优秀年轻人和国际学者都在加入中国科研队伍,但同时,也存在另外的问题。

沈健建议,当务之急应该完善国内的科研和评估体制。同时,我国人才评估应和国际接轨,不能只通过诸如发表文章、申请大项目等较为孤立的方式,这样易造成短视和功利化问题。

此外,当天在线发表于《自然》的社论《以信赖为基础》还从日前北大与清华的论文发表争议入手,结合白皮书中的数据,讨论了中国科学家在科研合作方面存在的挑战,指出中国科研合作的“最大障碍是把作者署名先后看得过重”。

《中国科学报》 (2015-11-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