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匡志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29
选择字号:
主妇都读得懂的“软物质”

 

在这本仅仅只有200多页的书里,皮亚扎潜心搜剔,旁征博引,几乎包罗了软物质领域的大多数内容,包括许多最新进展。

■匡志强

当我翻开这本由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皮亚扎撰写的《软物质——构筑梦幻的材料》的第一章,看到作者用了足足有五六页的篇幅去描述他心目中的读者—— 一位不但要外出工作,还要照顾丈夫和孩子的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时,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同样的话题还有珠玉在前,诺贝尔奖得主、“软物质”名词的提出者德热纳,早就写过一本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软物质与硬科学》。那么,我还能指望从这本书里获得些什么呢?

但是且慢!第一印象往往是错误的。当我继续我的阅读之后,惊喜地发现,作者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写作手法,独出机杼,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软物质世界。而且其科学含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入,更是一般的科普作品所难以企及的。

“软物质”是一个仅仅出现了25年左右的名词(虽然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接近200年前)。1991年,德热纳在自己的诺贝尔奖演说中,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软物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牛奶、果冻、肥皂、牙膏、洗涤剂、护肤品,到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就连液晶、蛋白质乃至生物体本身,都可以归属于软物质。这门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大领域的边缘学科,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已经成为一大热点。

在这本仅仅只有200多页的书里,皮亚扎潜心搜剔,旁征博引,几乎包罗了软物质领域的大多数内容,包括许多最新进展。

大名鼎鼎的霍金在《时间简史》里曾经说过,科普作品中的每一个公式会吓跑一半的读者。此语一出,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然而,在这本书里,皮亚扎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有好几个堪称复杂的科学公式,“胶体”“气溶胶”“液晶”“胶束”“乳液”等术语更是随处可见,就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 等等晦涩拗口的名词,也会不时映入你的眼帘。书中还有数十幅彩色和黑白插图,其中不少直接来自科学期刊。作者甚至还用了整整一章(篇幅长达50多页),去解释书中涉及的各种科学术语。要是按照霍金的说法,这本书的读者数量估计只能用手指头来数了。然而,皮亚扎的这本书却得到了科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美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在出版了它的意大利文版后,又推出了英文版。看来,霍金的这个说法,和他对英格兰赢得世界杯的概率估算一样不靠谱。

那么,在这本书里,皮亚扎究竟用了什么魔法呢?我想,答案可以归结为两句话:高深而不艰深,平实但不平淡。

作为一位浸淫于这一领域数十年的杰出学者,皮亚扎对软物质世界有着深入的洞察。在此基础上,他以一些最简单的背景知识为起点,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你愿意跟随他的思考,你就能跟上他的脚步。正如他所说:“物理学应该简单得有趣,但绝不能细琐得乏味。”皮亚扎抛开了大量琐碎的细枝末节,只将最精华的东西呈现给读者,其内容虽然堪称高深,但却绝不艰深。

皮亚扎自豪地宣称,在这本书里,“你会很难找到如‘众所周知’‘容易看出’等可怕的字眼”,而后面这两个词正是许多科普图书的通病。不少作者每当面对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一些科学事实时,就会躲进用这两个词构筑的掩体里。皮亚扎能够抛开这两件“皇帝的新衣”,坚持“用简单方法解释简单事物”(它的难度远远大于你的想象),我不得不对他的勇气表示钦佩,也必须对他的成功表示祝贺。

毫无疑问,这本书不是为那些“思考的懒汉”准备的,要想领略书中的妙处,你必须进行艰苦的思考。

皮亚扎的文笔,保持了科学家惯有的平实,同时辅以意大利人的热情奔放和幽默风趣。然而,平实并不代表平淡。只要看到他如此自如地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内容之间从容转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你就会知道,这种平实,正是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所说的“平板玻璃似的写作风格”。在不知不觉之中,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就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了读者的心田。

还必须指出的是,作者知识广博,腹笥丰富,为本书增色不少。当看到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的放射性核素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扩散了1千米(而不是人们原先以为的几米)时,我不由得毛骨悚然;当看到一位物理学家由于在其研究论文中提及了一种叫作M&M’s的巧克力豆,他收到了该公司寄送的一大箱巧克力糖果作为免费广告的回报时,我不禁莞尔而笑;甚至是在注释里,我也看到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和蒙塔尔奇尼服用维生素C而得到长寿的趣事。就连他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时,作者对比的对象也是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孙明明,真不知道在国内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

《软物质——构筑梦幻的材料》,[意]罗伯托·皮亚扎著,田珂珂、戴陆如、黎明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8-29 第19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