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29
选择字号:
身手灵活的紫苑导弹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紫苑导弹是法国、意大利合作开发的防空导弹。共发展出两种不同任务的衍生型──紫菀-15短程防空导弹与紫菀-30区域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系统(VLS),可部署于舰上或地面移动车辆上。

紫苑导弹拥有不同于现役典型舰载防空导弹的动力设计,拦截精确度更佳。现役舰载防空导弹多半采用尾翼控制航向,虽然简单,不过从翼面转动、制造偏折气流并产生对应的反作用力需要一小段时间,这对于拦截次音速目标还不成问题,但如果对手是一枚2至3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就算防空导弹翼面转动到产生转向力量之间只差百分之一秒,便足以造成数米乃至十米的误差,很容易超出防空导弹近发弹头的杀伤半径。

而前苏联若干专用于对付美国航空母舰的重型反舰导弹还有装甲保护,一枚引爆距离过远的防空导弹恐怕无法有效破坏或瘫痪这类目标。虽然尾翼反应速度可以利用让导弹推进器的高速喷射流通过尾翼来达成,但现役许多防空导弹为了尽早拦截目标,便使用加速快但燃烧时间短的固态火箭,通常在发射前几秒便将燃料用完,如此在最关键的弹道终端只靠导弹本身的惯性飞行,没有喷射流来增加导弹尾翼的反应速度,很难应付目标的突然机动。

因此,紫苑导弹除了传统的尾翼制动之外,又率先使用直接推力控制技术,在弹道终端最关键的拦截阶段中以侧向推进器直接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弹体撞向目标,而不是依赖弹翼控制。侧向引擎位于弹体重心处,总共有四个侧向喷嘴,每个喷嘴间隔1/4圆周,各喷嘴间不同的推力矢量组合可产生不同的侧推力道。当紫苑导弹接近目标时,启动位于弹体重心处的小型引擎,但不是朝后方喷射加速,而是从弹体的侧向喷嘴喷出,直接将导弹推向预定撞击目标的拦截点。在命中前夕目标即使以15G的加速度猛烈闪避,也难逃紫苑导弹的攻击。

紫苑导弹在中途飞行阶段,搜索/射空雷达将保持对目标的扫瞄,周期性地将目标资料上传给导弹以提供中途导引;接近目标后导弹就开启本身的主动雷达寻标器,锁定目标并直冲而去。由于导弹本身自行负责终端导引工作,所以在同时接战多目标时,紫苑导弹的导引机制比弹道终端需以射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的半主动雷达导引模式更为优良。

紫苑导弹配备一枚重10kg至15kg的高爆破片弹头,采用无线电延迟近发引信,使导弹在靠近目标约2米处才引爆,以保证能完全摧毁目标。

紫苑导弹最初打算采用冷发射,从发射器弹出时的速度只有每秒数十公尺;然而后来为了简化设计,最后改为热发射。离开发射器并完成转向后,紫苑-15导弹的弹尾助推器能于2.5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000m/s(3.5马赫),紫苑-30的助推器则以3.5秒时间将弹体加速至1400m/s(4.5马赫),之后助推段便被抛弃,留下主弹体以尾翼控制方式朝目标航行,而导弹本身的最大飞行速度约3马赫。在对付机动力相对较低的目标(如定翼机、旋翼机、无人机等)时,紫苑可能只以弹体剩余动能进行传统的撞击,接战高机动目标如掠海导弹、对地导弹时,则采用推力控制技术,利用侧向推力使导弹迅速撞击目标。对付低空目标时,紫苑导弹采用由上而下的浅角度俯冲弹道。

紫苑导弹的尾翼能提供50G的转向加速度,侧向喷嘴虽然只有12G,但后者将反作用力直接施加于导弹重心上,而且推力能立即生效并直接推送弹体,不浪费时间改变弹体攻角 ,灵敏度反而比弹翼控制高得多,能更精确地摧毁高速且可能进行不规则运动的先进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摘自百度百科)

《中国科学报》 (2014-08-29 第16版 探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