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文悦 胡晴晴 李荣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2
选择字号:
课堂点名走进“新时代”

 

■戴文悦 胡晴晴 李荣国

“上课点名还靠嘴?那真是弱爆了!”近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研发出一套新鲜点名模式,要求学生用手机登录网络平台进行签到,并配以“拍照认脸”,老师轻敲电脑,逃课者立马“无处遁形”。

各种高科技手段把课堂点名这一传统项目带入了“新时代”。新模式让学生们“拜服”不已:“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去上课了。”

拍照不易,签到更不易

“没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这句流行于网络的戏言,从侧面反映了大学逃课的现状,但是“魔”再怎么高,也有被“道”降服的一刻。

“上课前,班长跑到教室前面给全班拍照,发给辅导员‘数脸’。下课前,再拍一张,防止你中途跑了。”“除了拍照数脸,还要用手机登录PU平台,让学习委员扫描每个人的二维码。”“拍照就拍吧,不露脸还得重新拍,索性对着镜头傻笑”……

一提到辅导员实行的最新点名模式,南财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2级的同学们“心里都是苦”,“又是拍照又是签到,有时还要点名,学渣一下子没有活路了。”

而真正让小伙伴们“挫败”的并不是这高强度的变相点名模式,而是“成功逃跑率”太低。“才上课几分钟,辅导员就知道谁没有来上课谁没有签到,在班级群里进行‘传诏’,简直神了。”

“班长拍照的手机像素也没多高啊,到底怎么看清楚脸的?”“那么多人扫描二维码,他怎么知道谁没扫谁没来?”一位吉姓同学向我们吐露了这一困扰了很久的“秘密”。

网络后台“火眼金睛”

带着同学们的“秘密”,我们找到了这一点名模式的发明者——南财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2级辅导员周进进。他笑着说,拍的照片有时确实看不清楚,但是根据同学的大概轮廓,“脑补”一下还是有可能。

“网络签到则是利用团省委推出的江苏省大学生实践成长服务平台,也就是PU平台。只要点击了平台上面的‘参加活动’,在后台就可以看见这个同学有没有签到,一目了然。”周进进解释,小班上课采取拍照点名,大班尤其是跨院上课使用“PU签到”,两者相互补充,更加方便有效。

面对同学们的“吐槽声”,周进进表示“很无奈”。“不管是拍照还是签到,其实都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他们去上课的意识。”周进进坦言,一些新生进来时都很优秀,求知欲很强,但是到大学一下子就放松了,没有制度约束之后缺课就慢慢多了起来。

这种点名模式也存在漏洞,比如把手机“托运”到课堂、让别人登录自己的账号“代扫”等等。“没有一种点名方法是万能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周进进补充说。

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句话除了被学生“奉为真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认同。

面对如此的点名模式,南京财经大学一位汪姓老师表示:“点名是手段,并且不是好手段。它只能保证出勤率,但不能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尽管汪老师也承认点名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但他认为,如果人在心不在,就失去了点名的意义。

汪老师认为,从点名式的“要我学”到学生自己真正做到“我要学”,需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大环境,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就业靠“拼爹”的导向下,大学生中难免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

南财大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辉则表示,学生出勤率不高,任课老师和学生工作者都需要反思。“学风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好坏与教风、师德等等都有很大的关联。教师通过课堂吸引学生才是关键,我们不少老师的课堂总是‘爆棚’就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辅导员如何配合老师,切实承担起引导学生的职责,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学生为何不爱上课的疑问,黄辉认为,课堂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轨是“症结”。“如果课堂知识与学生择业、就业的联系不大,同学们就很难避免‘去了也不听,听了也没用’的心态。”黄辉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5-22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