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1
选择字号: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揭示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总磷阈值基本规律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成功揭示了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总磷阈值的变化规律,相关成果在线发布在《淡水生物学》上。
 
据介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表现为从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稳态向浮游藻类占优势的浊水稳态转换。学术界普遍认为,沉水植被恢复是湖泊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此前恢复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尚未摸清稳态转换营养阈值的变化规律。因此,研究稳态转换营养阈值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根据稳态转换理论,低营养水平时湖泊为清水稳态,高营养时为浊水稳态,只有中等营养时才存在两种状态,具备沉水植被恢复的前提条件,但稳态转换营养阈值的研究集中于湖水总磷。
 
以往的研究认为,总磷阈值随湖盆形态和气候等因子改变而变化,但一直缺乏直接的野外证据。通过大尺度的多湖比较和长期监测,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洪铸等人发现,从温带至亚热带,中等水深和中等面积的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的总磷阈值大致相等,清—浊转换阈值为80~120微克每升,浊—清转换的阈值为40~60微克每升;水深超过3~4米时阈值明显下降,低于1~2米时阈值大幅度上升。
 
该研究首次提出三个观点,即正反向转换的浊度阈值不同、中等水深范围内总磷阈值基本不变、不同地带多数浅水湖泊总磷阈值大致相等。
 
《中国科学报》 (2014-05-2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